微軟收購 Nokia 手機部門的消息,其實一點都不突然,甚至是在意料之中。對雙方而言,這都是現在狀況下最合理的交易結果。(注: Nokia 保留了網絡設備以及地圖業務。)
曾經連續14年占據全球市場首位的昔日巨人 Nokia ,終究還是和往日競爭對手摩托羅拉一樣,成為軟件巨人微軟與 Google 的旗下資產。昔日榮光雨打風吹去,這一情景總是令人唏噓。但人總要面對現實,現在的 Nokia “委身”微軟并不是一個最壞的結果;長遠來看,這一交易有利于Lumia乃至整個WP平臺的未來發展。
兩家公司進行收購談判的消息,數月前已經就被《華爾街日報》爆料。據報導,當時雙方沒有就交易價格達成一致,談判因此擱淺。微軟和 Nokia 都拒絕對這一消息置評。7月中旬 Nokia 在紐約發布旗艦新品Lumia 1020時, Nokia 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在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繼續回答任何有關微軟收購傳聞或者 Nokia 未來交易前景的問題。當時我已隱約猜到,這筆交易一定是確實存在,而且還有繼續推進的可能性。
而在半月前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突然宣布提前退休后,外界就將埃洛普鎖定為接班人的熱門人選,其上任賠率甚至超過了微軟前Windows負責人史蒂夫?辛諾夫斯基(Steve Sinofsky)或是現任COO凱文?特納(Kevin Turner)。這進一步加大了微軟收購 Nokia 的可能性。
隨著美國科技媒體的不斷剝繭抽絲,鮑爾默提前告退的幕后細節逐漸浮出水面:投資者日益加重的壓力是關鍵原因。鮑爾默執掌微軟期間,雖然業績不斷創下新高,但也連續錯過諸多行業重大機會,尤其是在流動領域坐視 Google 與 Apple 迅猛崛起乃至占據無法動搖的優勢。毫不夸張的說,流動戰略失敗是鮑爾默下課的最大因素。
諾微:相互依賴的夥伴
自微軟推出Windows Phone 7,重新發力智能手機領域以來,經過三年多的時間,WP手機如今僅僅拿下全球市場3.7%的份額(IDC今年第二季度數據),只是勉強超越日薄西山的黑莓手機,成為尷尬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平臺。相比 Google 與 Apple 合計接近90%的市場份額,微軟的智能手機戰略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或許對微軟來說,流動戰略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與 Nokia 結盟。雖然WP陣營還有HTC、 Samsung 、華為以及中興等合作夥伴,但實際上唯一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夥伴就是 Nokia 。除了鐵心做微軟手機的 Nokia ,其他”小夥伴們“都是三心二意,在WP平臺更多是蜻蜓點水,都把業務重心放在了 Google Android平臺上。
在第二季度的WP手機出貨量中, Nokia Lumia手機占據了接近82%的市場份額,鑒于HTC的份額也超過10%,這意味著 Samsung 、華為與中興三家在WP平臺的總計占比甚至不到一成。如果沒有 Nokia 的全力投入,沒有 Nokia 的工業設計與品牌號召力,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微軟WP手機只會是無源之水。
一方面, Nokia 徹底放棄了雙棲Android平臺的可能性,專注于WP平臺,以此換來了微軟的巨額資金扶持,但也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寄托在微軟身上。但另一方面,微軟的智能手機平臺幾乎成為 Nokia 的獨唱,微軟的流動戰略也完全依賴于 Nokia 。一旦 Nokia 有變,微軟的WP平臺也會隨之崩塌。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微軟與 Nokia 就是綁在一起的蚱蜢,誰也無法離開對方。而且這個天平還在略微傾向 Nokia , Nokia 實在不行還可以再選擇Android,但微軟卻無法再找到像 Nokia 這樣忠誠且給力的合作夥伴。現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巨頭 Samsung ?他們在WP領域只是在打醬油,應付微軟用Android專利授權的附加條件。
所以,再回頭想想微軟之前某些”坑隊友“的舉動,就實在令人費解。重新打造的WP 8系統徹底拋棄WP 7手機;在 Nokia WP 8新設備還未上市前,微軟就提前宣判了WP 7的死刑,這直接導致了 Nokia 面臨著長達三個月的青黃不接。那段時間也是 Nokia 業績最為低迷的時期。或許在桌面領域統治多年的微軟,腦子里并沒有”夥伴“的真正含義,才會只顧獨立前行,不在意合作夥伴的處境。
微軟:一舉多得的交易
而如今的收購,或許是鮑爾默卸任之前留給微軟的最后遺產。微軟是這筆交易最大的受益者。以僅僅72億美元就將 Nokia 手機收歸旗下,微軟不僅獲得了 Nokia 強大的硬件設計與制造能力,得到了 Nokia 在全球的巨大品牌影響力,也徹底鎖定了WP陣營最重要的力量。這筆交易,將對微軟的智能手機戰略帶來極為深遠的意義。
在鮑爾默制定的微軟轉型戰略中,設備與服務是兩大關鍵詞。除了在桌面領域,微軟似乎有意在其他戰線效仿 Apple ,走軟硬件結合的設備道路。收購 Nokia 手機之后,微軟WP軟件與 Nokia 的硬件可以更加有效的結合,埃洛普可以統管WP軟件與硬件設計,推出更加完善的 Nokia Lumia產品。至少, Nokia 不必再自己出面吸引開發者推出應用。
由于 Nokia 在WP平臺份額超過八成,因此微軟無需像 Google 收購摩托羅拉流動那樣擔憂Android陣營合作夥伴的反應。這筆交易對WP陣營內部的生態關系沖擊很小,因為其他合作夥伴并不看重WP平臺,也始終沒有認真投入過。當然,微軟也一向不在意合作夥伴的反應,去年突然推出Surface品牌就曾經讓諸多OEM廠商心生疑慮。
不過, Nokia 并入微軟之后的運營,將是微軟面臨的一個挑戰。 Google 收購摩托羅拉流動主要是為了專利,為了不影響Android生態圈, Google 幾乎故意冷淡處理對摩托羅拉的關系,讓摩托羅拉自生自滅。但與摩托不同, Nokia 是微軟智能手機戰略的核心, Nokia 的衰亡也就意味著微軟在手機領域的徹底失敗。因此,微軟可能會像對待Skype那樣,在收購后持續給予重視與資源傾斜。
利潤也是微軟收購 Nokia 手機一大因素。據美國科技博客AllThingsD估算,在收購 Nokia 之前,微軟從每部Lumia手機可以獲得10美元的毛利潤;而收購之后,微軟可以從每部Lumia手機獲得超過40美元。這意味著,微軟只要賣出2500萬部Lumia手機,這筆交易就能得到回報。
此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顯示,微軟目前擁有高達764億美元的海外現金儲備。而這些現金如果要匯回美國會面臨高額稅率,因此用海外現金收購 Nokia ,微軟也可以有效利用海外現金儲備,把錢花到了刀刃上。
對于全球數千萬Lumia用戶來說,吸引他們購買手機的主要因素,是 Nokia 的品牌價值與獨特硬件設計,而不是微軟的流動平臺。因此,微軟在收購 Nokia 手機之后,應當會謹慎維護 Nokia 這一品牌,保持 Nokia 品牌對用戶的吸引力。這一點顯得尤為關鍵。一旦 Nokia 品牌在微軟旗下褪色,微軟這一交易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Nokia :轉型網絡設備服務
另一方面,而對 Nokia 來說,這一交易雖然有些令人感傷,但卻是他們目前可以接受的結果。從 Apple 與 Google 為代表的智能手機迅速普及之后,埃洛普與 Nokia 的最大任務就是在功能機徹底退出市場之前,在智能手機領域占據可持續的穩定份額。功能手機市場在急劇萎縮,而智能手機業務還沒有成熟,這是導致 Nokia 營收持續下滑的主要因素。
為了全面投入WP平臺,埃洛普??掉了塞班和Meego這兩大平臺,遭到了諸多 Nokia 忠實擁護者的憎恨。而拒絕Android平臺則是埃洛普最具爭議的決定。雖然走過艱難時刻,但目前 Nokia 已經開始走上復蘇的道路,Lumia季度銷量急劇增至700多萬部,有望在未來半年內逼近”季度銷量千萬俱樂部“的一線手機廠商陣營。按照目前Lumia的增長速度, Nokia 也有望在功能手機徹底退市之前,在智能手機領域拿到穩定的銷量。(考慮到中國市場Android手機的急劇增長,Lumia手機更需要的是實際的銷量,而不用在意WP平臺的總體份額。)
此外,被微軟收購之后, Nokia 可以暫時不用擔心公司的生存狀況,動用更多精力與資源投入Lumia手機的后續研發,拿出更加兼顧軟件與硬件的旗艦新產品,在微軟巨額營銷投入的幫助下,進一步擴大市場銷量。單純從產品未來研發來說,被微軟收購有利于 Nokia 推出更多軟硬件結合的好產品。
Nokia 今年早些時候斥資17億歐元,回購 Nokia 西門子通信公司(諾西)的剩余股份。或許這一交易為出售 Nokia 手機部門埋下了伏筆。諾西在4G LTE時代的發展機遇,Here地圖的商業化潛力,使得 Nokia 董事會考慮放棄盈利艱難的手機硬件部門,轉而成為一家服務與網絡設備公司。
埃洛普:注定的爭議人物
不過,對埃洛普來說,他已經注定成為科技公司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由于此前微軟高管的身份,埃洛普加入 Nokia 以來從未擺脫”木馬“的質疑,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決策更是加深了外界的懷疑。 Nokia 在他的領導下與微軟結盟,放棄了Android、WP兩條腿走路的可能性;放棄塞班與Meego平臺,抹去了 Nokia 自己在流動平臺的印記;最后又以50億美元的價格將 Nokia 手機部門出售。
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埃洛普正是微軟下任CEO的最熱門人選。如今在微軟收購 Nokia 手機部門后,埃洛普順理成章地回歸,再次成為微軟高管,使得接班鮑爾默的可能性一步步成為現實。埃洛普曾經是微軟Office部門負責人,在微軟效力數年時間內證明過自己的運營能力,在微軟內部有著良好的人脈關系。除了在微軟最擅長的企業級市場擁有豐富積累,埃洛普也在 Nokia 這三年內獲取了硬件方面的運營經驗。他接班鮑爾默,有助于微軟進一步推進設備與服務的轉型戰略。
無論埃洛普面臨怎樣的”木馬”質疑,他在 Nokia 的所有重要決策都是在董事會的支援下進行的。作為 Nokia 第一位外籍CEO,如果不是得到董事會的全力支援,埃洛普實際上不可能完成任何一個重大決策。他正好處在 Nokia 轉型的非常時期,又領導 Nokia 選擇與微軟結盟,最后又將手機部門出售給微軟。這每一步引發爭議的決定,背后都是 Nokia 董事會的同意。與其說埃洛普是微軟木馬,還不如說是 Nokia 董事會自己選擇放棄。
微軟收購 Nokia 手機部門,是鮑爾默卸任前留給微軟的最重要遺產。通過這筆交易,微軟向著設備與服務的轉型戰略邁進了堅實一步,敲定了WP陣營的長遠保證,最有效使用了海外現金儲備;而 Nokia 從競爭激烈盈利不易的手機硬件領域抽身,轉型成為網絡設備與服務公司; Nokia 手機并入微軟后,能夠得到微軟更多的資源支援,有利于WP軟件與Lumia硬件的進一步結合;而埃洛普本人也朝著微軟CEO的寶座越來越近。
在這場一石數鳥的交易中,或許唯一感傷的就是 Nokia 在全球的數億忠誠用戶。曾經的手機巨人 Nokia 已經不在,未來存在的只有微軟旗下子公司 Nokia 。無論 Nokia 以怎樣的方式存在著,Lumia手機還會繼續發展壯大,而且未來的道路只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