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當雷軍在小米發布會上打出“小米電視2999元”的幻燈片時,現場米份們又是一陣尖叫驚呼。次日,虎嗅網發表作者SmartTV的文章《喪鐘為誰而鳴?小米智能電視搶先評》 遭到虎嗅用戶的一片痛罵,因為作者在此文中從產品經理的角度表達了對小米電視的折服。在IT資訊網站上,任何對國內公司或產品表達喜愛與肯定的文章會被不分好歹地一律打進令人痛恨的“軟文”陣營,虎嗅懂的。但是,怎么辦呢?作者只能誠實寫出自己感受。而可以肯定的是,虎嗅及作者與小米均沒有任何利益糾葛。
解釋到此,不及其余。文章有所不足,顯而易見,對此的探討可以繼續。張口就罵軟文的人閉嘴。
一,把電視做成大屏幕電腦
雷軍說,做電視第一個顛覆的想法就是:把電視看作大屏幕的電腦。“小米電視和傳統智能電視的差別是,我們把電視做成智能系統的模塊,電視打開后,界面是電視源、互聯網視頻內容源、游戲,其實就是大屏幕的電腦多了一些APP,今天像這樣做智能電視的我還沒有看到。”
二,以成本價格求量、在量上賺錢
小米電視的定價邏輯與小米手機類似:根據摩爾定律和傳統手機廠家的策略,小米的定價是反其道行之,按照發布時的成本定價——小米的定價基本都是同行的一半,一步到位。這種定價方式意味著,前期可能虧錢,但后面依靠規模提升和零組件價格下降攤薄成本。
電視是同樣的商業原理:初期2999元的價格以接近成本價銷售,未來通過規模化攤薄成本,甚至通過增值服務和衍生收入賺錢。
在智能手機領域,小米MIUI單月收入已經超過2000萬,MIUI超過一半收入來源于手機游戲,未來移動閱讀、手機瀏覽器、應用商店、付費主題的收入也在增長。
(但是)如果小米電視想要像手機APP Store(應用商城)那樣賺錢,并不容易,因為國內開發者的積極性并不高。
《第一財經日報》采訪了觸控科技創始人陳昊芝、樂逗游戲的COO蘇萌等開發方,他們均表示目前沒有太關注智能電視游戲開發這塊,一個重要原因是用戶習慣沒有建立起來。
對此,雷軍認為:
智能電視普遍激活率低,賺不到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家的型號沒有統一標準,適配難度高,這就像iPhone 用統一的平臺只要適配三五款手機,而安卓卻要適配三五百款。同樣,如果未來小米標準化量產賣到幾千萬的保有量,“不相信開發者會沒有積極性。iPad剛出來只有兩三款游戲,其他都是手機游戲放大兩倍,特難看,我相信小米電視火了,量迅速就會上來了。”
他承認,“電視量如果不夠大,小米可能會賠得一塌糊涂。”屆時,就不是小米電視為他人鳴喪鐘,而是像機頂盒、互聯網電視這條道路上的若干其他先烈一樣,倒在探索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