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是我個人的一個奇怪觀察,結論未必普適:一夜之間搞垮大公司,包括那些營收達到行業前三名的超大型公司的,往往不是那些缺乏責任心得過且過的CEO,甚至不是那些把個人薪酬盤子放在公司利益之上的自私型CEO。而是那些對實際商業運作知之甚少、對國際經濟大勢判斷完全錯誤、卻又雄心勃勃試圖改變世界的趙括型第二代CEO們。
為什么會這樣?我的思考是:大公司之能走到今天的輝煌,多半有老一代創業者們打下的江山做基礎,有中興一代的職業經理人改革圖治而建立起來的公司治理結構作支撐,有強大的中層管理團隊,還有勤奮敬業的基層文化。所以哪怕上來一個渾渾噩噩的CEO,只要他不捅大簍子,不弄大動作,蕭規曹隨,把現有市場份額維持個七八年,也并不是難事。
或者,如果是一個有私心的CEO,他為了自己能多坐幾天位子,多撈點業績獎,或者哪怕僅僅是為了圖個虛名,也會拼命把公司數字做好看點。這類CEO可能會好大喜功,行為短視,比如公司財務明明緊張時,還發起大規模的基礎性投資,傷害到公司長期前景。但短期來說,這類CEO治下業績會繼續擴張。
最讓人擔心的恰恰是那些胸懷大志又有家族背景的CEO。當然,家族傳承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更多的情況下,第二代CEO容易眼高手低。尤其是那些從來沒有在家族企業外面做過事,完全是內部一點點培養起來的第二代。表面上,他們從基層做起,應該積累了豐富商業經驗,對本公司的真實情況應該知之甚徹。但實際上,他們從入職公司第一天起就被作為“接班人”而受到特殊看待,在任何一個崗位、哪怕最基層的崗位上也是浮在空中,包在氣墊里,根本沒有在真正險惡的商業環境中受到過嚴峻挑戰??杀氖?,這樣“成長”起來的第二代CEO,還自以為什么都懂,覺得做生意賺錢也不過如此,簡單又容易。
這樣的CEO會傾向于有一些狂妄而不切實際的雄才大略念頭。一旦上臺,就是公司戰略開始走向折騰的節奏。不過,折騰往往不是從內部開始,而是從外部關系的惡化。
被寵壞的第二代CEO很少能意識到外部關系的重要。因為他的身份決定了他的視界是以本公司為限的。在他成長中,家族給了他應有盡有的一切,無需向外人伸手,所以他也無法深刻領悟到這個世界上持續的成功都必須依靠與他人的合作。父輩在外面和氣生財、韜光養晦,在他眼里,反而覺得是這些老家伙們懦弱。第二代CEO的傲慢甚至在和最大的業務伙伴或對手們第一次會見之前就會讓對方感到寒意。
有些時候,生意伙伴們會試圖提醒,比如說,故意在會見時給予其一些不應有的怠慢,無非是想說你在生意場上還是新手,不要輕舉妄動。但對于傲氣十足的第二代,對手的怠慢反而給了他變得強橫的動機。盡管口頭上依舊泛泛談些我們的商業理想是相通的之類客氣話,實際上卻不再和這些昔日伙伴們簽署諸如任何“戰略合作關系協議”。在心底里,他或許已經認定了生意場上沒有真正的合作,對手都是敵人。
這種心態會進一步扭曲他的內部領導風格。本來他就懷著攻城略地、建立一個更加輝煌強大的商業帝國的夢想,對內部中層尤其一線產品技術經理們的各種抱怨和謹慎感到極其不耐煩,現在更覺得這些內部的抱怨都是和外部的敵人沆瀣一氣,要阻礙自己成就大業的。慢慢地,公開抱怨的基層員工被一個個開除,在內部會議上批評公司策略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也被一個個降職。一時間,這位第二代CEO自得地看到:自己在公司內部令行禁止了!當然,這也意味著他與現實世界、與現代商業文明徹底隔絕的開始。
假若世界上只有這一家公司,那么第二代CEO的一言堂也只能讓下屬們都敢怒不敢言。問題在于,大型公司哪一家不是被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所窺伺?在過時而愚蠢的商業帝國野心驅使下,第二代CEO往往會發起不切實際的惡性競爭,打價格戰,罔顧他人知識產權,壓榨上下游企業利潤,侵入原本是其他大型公司的主導領域。這最終必定招致最強大競爭對手的強烈反擊,還可能招致從供貨商到渠道商的全面背叛。到這時,第二代CEO還可能自信地認為,既然公司內部大家貌似都聽他的話,上下一心,就不怕任何對手。這種陳腐的自信,和現代社會中的開放商業環境完全格格不入,更何況公司內部那些貌似忠誠的員工早已離心離德了。
故事的過程有多種多樣版本,有可能轟轟烈烈,也有可能發生于一個貌似非常不起眼的原因,然而結局早已注定相同:大公司將在極短時間內危機全面爆發,營收收縮,利潤萎縮,員工人心惶惶,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矛盾激化,而這位第二代CEO最終將身敗名裂,成為一切事件的替罪羊?;剡^頭看,這位第二代CEO也許會意識到,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做一個古代商業帝國的夢,是多么不靠譜。如果他早點意識到這一點,一切也許都會不一樣。只可惜,以我親身經歷看,要想讓這樣一位生活在氣泡中的第二代CEO清醒過來,機會是非常渺茫的。
作者吳向宏現為某跨境投資顧問公司創始合伙人。曾任頤和資產管理集團CEO、思科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等職務。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為什么會這樣?我的思考是:大公司之能走到今天的輝煌,多半有老一代創業者們打下的江山做基礎,有中興一代的職業經理人改革圖治而建立起來的公司治理結構作支撐,有強大的中層管理團隊,還有勤奮敬業的基層文化。所以哪怕上來一個渾渾噩噩的CEO,只要他不捅大簍子,不弄大動作,蕭規曹隨,把現有市場份額維持個七八年,也并不是難事。
或者,如果是一個有私心的CEO,他為了自己能多坐幾天位子,多撈點業績獎,或者哪怕僅僅是為了圖個虛名,也會拼命把公司數字做好看點。這類CEO可能會好大喜功,行為短視,比如公司財務明明緊張時,還發起大規模的基礎性投資,傷害到公司長期前景。但短期來說,這類CEO治下業績會繼續擴張。
最讓人擔心的恰恰是那些胸懷大志又有家族背景的CEO。當然,家族傳承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更多的情況下,第二代CEO容易眼高手低。尤其是那些從來沒有在家族企業外面做過事,完全是內部一點點培養起來的第二代。表面上,他們從基層做起,應該積累了豐富商業經驗,對本公司的真實情況應該知之甚徹。但實際上,他們從入職公司第一天起就被作為“接班人”而受到特殊看待,在任何一個崗位、哪怕最基層的崗位上也是浮在空中,包在氣墊里,根本沒有在真正險惡的商業環境中受到過嚴峻挑戰??杀氖?,這樣“成長”起來的第二代CEO,還自以為什么都懂,覺得做生意賺錢也不過如此,簡單又容易。
這樣的CEO會傾向于有一些狂妄而不切實際的雄才大略念頭。一旦上臺,就是公司戰略開始走向折騰的節奏。不過,折騰往往不是從內部開始,而是從外部關系的惡化。
被寵壞的第二代CEO很少能意識到外部關系的重要。因為他的身份決定了他的視界是以本公司為限的。在他成長中,家族給了他應有盡有的一切,無需向外人伸手,所以他也無法深刻領悟到這個世界上持續的成功都必須依靠與他人的合作。父輩在外面和氣生財、韜光養晦,在他眼里,反而覺得是這些老家伙們懦弱。第二代CEO的傲慢甚至在和最大的業務伙伴或對手們第一次會見之前就會讓對方感到寒意。
有些時候,生意伙伴們會試圖提醒,比如說,故意在會見時給予其一些不應有的怠慢,無非是想說你在生意場上還是新手,不要輕舉妄動。但對于傲氣十足的第二代,對手的怠慢反而給了他變得強橫的動機。盡管口頭上依舊泛泛談些我們的商業理想是相通的之類客氣話,實際上卻不再和這些昔日伙伴們簽署諸如任何“戰略合作關系協議”。在心底里,他或許已經認定了生意場上沒有真正的合作,對手都是敵人。
這種心態會進一步扭曲他的內部領導風格。本來他就懷著攻城略地、建立一個更加輝煌強大的商業帝國的夢想,對內部中層尤其一線產品技術經理們的各種抱怨和謹慎感到極其不耐煩,現在更覺得這些內部的抱怨都是和外部的敵人沆瀣一氣,要阻礙自己成就大業的。慢慢地,公開抱怨的基層員工被一個個開除,在內部會議上批評公司策略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也被一個個降職。一時間,這位第二代CEO自得地看到:自己在公司內部令行禁止了!當然,這也意味著他與現實世界、與現代商業文明徹底隔絕的開始。
假若世界上只有這一家公司,那么第二代CEO的一言堂也只能讓下屬們都敢怒不敢言。問題在于,大型公司哪一家不是被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所窺伺?在過時而愚蠢的商業帝國野心驅使下,第二代CEO往往會發起不切實際的惡性競爭,打價格戰,罔顧他人知識產權,壓榨上下游企業利潤,侵入原本是其他大型公司的主導領域。這最終必定招致最強大競爭對手的強烈反擊,還可能招致從供貨商到渠道商的全面背叛。到這時,第二代CEO還可能自信地認為,既然公司內部大家貌似都聽他的話,上下一心,就不怕任何對手。這種陳腐的自信,和現代社會中的開放商業環境完全格格不入,更何況公司內部那些貌似忠誠的員工早已離心離德了。
故事的過程有多種多樣版本,有可能轟轟烈烈,也有可能發生于一個貌似非常不起眼的原因,然而結局早已注定相同:大公司將在極短時間內危機全面爆發,營收收縮,利潤萎縮,員工人心惶惶,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矛盾激化,而這位第二代CEO最終將身敗名裂,成為一切事件的替罪羊?;剡^頭看,這位第二代CEO也許會意識到,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做一個古代商業帝國的夢,是多么不靠譜。如果他早點意識到這一點,一切也許都會不一樣。只可惜,以我親身經歷看,要想讓這樣一位生活在氣泡中的第二代CEO清醒過來,機會是非常渺茫的。
作者吳向宏現為某跨境投資顧問公司創始合伙人。曾任頤和資產管理集團CEO、思科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等職務。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