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CEO彭蕾公開否認“網絡銀行”牌照申請的事,但是阿里申請銀行牌照之事已經傳言多年,這次正是在8月初,由央行牽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法制辦等七部委組成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調研阿里金融之后,顯然并非空穴來風。而無論是阿里還是支付寶的公關部門人員也一直強調對網絡銀行的事情“不知道”。
網絡銀行概念
阿里的這個申請,顯然是給相關部門出了一個難題,雖然根據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最新發布的《2013年第2季度中國網上銀行市場行業數據庫》數據顯示,2013年第2季度中國網上銀行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到327.73萬億元人民幣,但是,但是此“網銀”非彼“網銀”,而只是指銀行通過信息網絡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傳統銀行業務和因信息技術應用帶來的新興業務,而那種沒有物理網點的純網上銀行,顯然國內還沒有這種“網絡銀行”牌照的概念。阿里的“網絡銀行”概念是指完全依賴于互聯網的無形的電子銀行,也即“虛擬銀行”,沒有實際的物理柜臺作為支持的網上銀行。
美國早在1995年10月就出現了世界第一家網絡銀行,是由Area Bank股份公司、Wachovia銀行公司、Hunting Bancshares股份公司、Secureware和Five Space計算機公司共同推出的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美國證券第一網絡銀行)。SFNB由得到美國聯邦銀行管理機構批準,并獲得美國存款機構監管辦公室頒發的開業證書,可以在網絡上提供多種銀行服務,其業務涵蓋了電子賬單支付、利息支票業務、基本儲蓄業務、ATM、CDS、信用卡、回報性項目等等。1996年開始提供電子支票和賬單、匯率查詢服務,1998年推出環球網服務(WEB INVISION),無需在用戶端安裝特殊的軟件即可查詢賬戶資金狀況和投資情況。
雖然電子銀行的優點如無紙化交易、服務方便、快捷、高效、可靠、經營成本低廉和簡單易用的特點,在短期內吸引了不少客戶,至1997存款達4億美元,股價也翻倍上漲,但是由于經營問題,公司長時間未能盈利,最終于1998年10月被加拿大皇家銀行金融集團(Royal Bank Financial Group)收購了除技術團隊的業務。
雖然SFNB作為一家獨立的銀行失敗了,但是歐美各大銀行卻紛紛采用了這種新型的客戶服務方式,時至今日,在發達國家的挪威和冰島,網銀使用率已經高達86%,芬蘭達到82%,荷蘭達到了80%,歐盟成員國的平均使用率達到了38%,而在美國,年薪10萬美元以上的中高收入者 網上銀行使用率達69% ,年薪25000美元的低收入者也達到了19%。在中國繼1998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網上銀行業務“一卡通”服務后,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等各家銀行紛紛推出網上銀行業務。時至今日,目前國有大行電子銀行對柜面的替代率超過了50%。
阿里倒逼 步步為營
SFNB的失敗證明,網絡只是金融機構發展業務的一種手段而非核心競爭力,風險管理才是,網絡銀行,歸根結底還是銀行,還需要遵守銀行的游戲規則。從現在來看,傳統銀行業采用網上銀行服務系統后已經大大提高了業務效率,通過與傳統線下服務相結合,它們已經獲得了更強的生機和活力。
這時政府是不是就不需要專門頒發“網絡銀行”這類牌照嗎?阿里金融顯然不這么想。
一方面國內銀行業并不像國外的銀行業,競爭很不充分,因此給了互聯網金融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幾年P2P的快速發展就是個例子。而阿里目前與互聯網金融的同行相比,有的只是客戶體量上的優勢,阿里的供應鏈金融,國內有許多B2B平臺如生意寶、一達通、敦煌網都在做;阿里小貸雖然在小貸公司中首曲一指,資本金達到了16億元,但是由于針對的都是淘寶、天貓客戶,截至2012年6月,為12.9萬家提供了260億元貸款,平均貸款額僅為20萬元;余額寶雖然突破100億元,東方財富網“活期寶”、數米基金網“現金寶”也正在追趕,更何況阿里在申請基金牌照,競爭對手蘇寧也沒閑著,也同時在申請基金牌照和銀行牌照;支付寶目前雖然一枝獨秀,但是騰訊財付通也已經虎視眈眈,京東也已經收購了網銀在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擁有“網絡銀行”牌照,那么阿里就擁有了吸儲的資質,足以在競爭中甩下對手一大截,即使是蘇寧申請下銀行牌照,輕裝上陣的阿里也會快它一步。
另一方面,阿里這幾年已經在金融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包括與建行和工行合作供應鏈融資產品、成立小貸公司、在重慶建立商誠擔保公司、在上海成立眾安在線財產保險、推出“信用支付”虛擬信用卡、推出“余額寶”進軍基金銷售業等。而且以阿里如今影響力,一舉一動所帶來的震動均被業內視為風向標,哪怕發生“余額寶”這樣的“先上車后買票”的違規行為,考慮到涉及面太廣,管理層也不會痛下殺手。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銀行政策的松動,如上海近日出臺《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的42條落實措施,允許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也給了阿里一個機會。更何況阿里已經成為中國的臉面,馬云的公關技術更是一流,倒逼管理層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網絡銀行不易做
不過,即使取得了網絡銀行牌照,網絡銀行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一直以來,阿里金融都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支付寶、小貸公司、保險公司、虛擬信用卡、余額寶的對象均為淘寶和天貓用戶,馬云也不是不想開放平臺,比如在2009年曾經嘗試與上海與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共建1.8億元的資金池向非淘寶商戶的中小企業提供無抵押信用貸款,但此事無疾而終;今年3月,阿里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也表示,阿里金融做的是平臺,向銀行開放,但是考慮到阿里之前和建行與工行的合作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阿里或淘寶及天貓上的數據,并不足以支持銀行對客戶信用做出準確的判斷,雙方合作破裂、阿里自行成立小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專門從事網上融資貸款對接平臺的融道網CEO周漢認為,既然阿里現在要做“網絡銀行”,那它對客戶的判斷標準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小貸公司的水準;更重要的是,客戶群體也不能僅僅停留在阿里客戶內部,這樣的話,阿里內部的大數據就派不上用場了,那么它的風險控制技術和能力是否夠用?完全沒有線下的網絡銀行又靠什么來判斷客戶信用和風險?
而且眾所周知,阿里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公司,余額寶拿走了95%的傭金,阿里小貸的年化利率更是高達18%,遠高于銀行業的利率平均水平,屆時到底有多少客戶能夠承受這樣高的利率。更何況,有了銀行牌照,就要遵守銀行的規則,在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上,已經有銀行在抱怨,互聯網金融和銀行做同樣的信貸業務,但是卻不受核心資本率、存貸比、不良貸款率等指標的監管。
上了“網絡銀行”的牌,阿里金融還能像現在這么瀟灑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