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輔聽市場潛力無限,但Bose助聽器業務卻面臨危機。
據BostonGlobe報道,Bose自2020年開始的裁員行動,已裁去2000多名員工。而健康事業部,尤其是助聽器業務線受到了嚴重波及。
“Bose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大量離職,缺兵少將的困境正在持續。”耳機廠商王起(化名)對數據君說,Bose耳機缺少創新但價格偏高,另外受到疫情影響,很有可能該項目會因此停滯。
ODM廠商李麗(化名)表示,Bose線下銷售渠道比一般的耳機品牌豐富,但是其助聽器產品卻一直通過醫院渠道去推廣,其銷量也一直不見起色。
雖然Bose后繼乏力,但輔聽助聽類產品的需求依舊強勁,預計到2026年輔聽器領域將成長為5580億元人民幣的超大市場。
產品平庸價格偏高
輔聽耳機是2021年TWS新亮點,Bose也緊抓風口,但團隊管理的混亂阻礙了Bose的發展。
自2020年Bose換帥后,降本行動就一直持續進行中。先是關閉了119家線下門店,然后取消了全美橄欖球聯盟NFL的贊助,結果就是2021年營收較2019年下降20%,僅為32億美金。
流失人才對任何團隊來說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損失。最直接的就是團隊的創新意識大減。
目前的消費電子產品都在快速的更新迭代中,其硬件雖無重大更新,但材質、續航、重量上仍在努力改進,Bose顯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2021年5月18日,Bose在海外宣布推出SoundControl助聽器產品,這是第一款經美國FDA批準的、可以直接售賣給消費者的助聽器產品,用于治療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成年人。
Bose SoundControl助聽器功能雖出色,但是保守的鋅電池和低調的硬件配置,缺少足夠的亮點,產品發售后的營銷策略也不夠強,導致其銷量不理想。
其次Bose犯了和其他大品牌一樣的錯誤,那就是定價太高。
在可聽設備領域,Bose 一直是高端、技術領先、產品過硬的代名詞。如今以做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姿態進入助聽器市場,儼然一副要攪亂市場格局的架勢。
Bose SoundControl售價849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5000元,價格比最高端的無線耳塞還要昂貴。但是消費者可能期望這個價格可以更低,比如,去年年底一家韓國公司眾籌的一款外形與真無線耳機無差的 Olive Pro 標價為 299 美元,或許更貼近消費市場。
作為助聽器,達不到專業級別,作為耳機還太貴,Bose SoundControl就尷尬的夾在中間找不到自己的合適位置。
輔聽市場依舊很大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聽力受損人數達15億人,給輔聽耳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但輔聽耳機終究不是剛需,而且全球幾大音頻大廠相繼入局,誰能穩端飯碗還是未知數。
2017年11月索尼推出了旗下首款輔聽器產品-----頸掛式集音器 SMR-10,適合不必用到助聽器、卻感覺聽不清楚人聲或電視聲音的人士使用,售價約2000元人民幣。
BOSE也在2018年上架旨在幫助人們從嘈雜環境提升聽力的助聽式耳機Bose Hearphones,有了索尼和Bose這樣的行業巨頭做吃螃蟹的人,消費電子廠商開發輔聽器的腳步勢必會加速,森海賽爾和捷波朗也緊跟腳步進入。
在此之前,全球助聽器市場被SONOVA、丹麥WILLIAM DEMANT、WS Audiology、丹麥瑞聲達聽力集團和美國斯達克五個廠商把控。2021年10月,美國FDA OTC助聽器提案通過,打破了五大廠商長達50年的壟斷地位。意味著耳機廠商有權限將輔聽功能廣泛應用于耳機產品上。
面對耳機廠商的入局,五大廠商不會沒有反應,未來,助聽器市場將會有更大波瀾。
助聽器的歷史已經有上百年,其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已經實現可以隨身攜帶,而且外觀越來越美觀。從用戶需求來看,消費類助聽器未來的趨勢會往小型化和個性化發展,另外,有部分聽力受損的人并不希望被別人看成“有障礙人士”,希望佩戴的助聽器能夠像普通消費品一樣,因此,消費類助聽器的外觀將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