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雖放緩增速,但海外戶儲市場又給了降價電芯全新應用場景。
去年7月,廣汽集團(601238.SH)董事長曾慶洪在演講中說道:“我要感謝我們的合作伙伴寧德時代(300750.SZ),廣汽有一半的裝機量和寧德配套,而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占到了汽車成本的40%至60%,我現在是給寧德時代打工。”
于是今年2月,碳酸鋰價格還在44萬元/噸時,寧德時代便推出“鋰礦返利”計劃(車企部分電池以20萬元/噸的優惠價采購,剩余部分則是按照市價計算),打算通過讓利下游車企改觀行業“地主”形象。
然而不出兩月,4月12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便跌至19.9萬元/噸,過去5個月持續下跌超6成。
不僅碳酸鋰價格暴跌,其余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均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大幅回落。
4月10日,根據上海有色網(SMM)數據,氫氧化鋰均價30.4萬元/噸,當日下跌10000元/噸;六氟磷酸鋰(99.95%國產)均價9.15萬元/噸,當日下跌1500元/噸;電解鈷均價27.15萬元/噸,當日下跌3500元/噸;三元材料811均價下跌500元/噸至27.55萬元/噸;磷酸鐵鋰(動力型)均價下跌2000元/噸至8.4萬元/噸;負極材料人造石墨(高端)均價也下跌了100元/噸。
過去兩年,電池產業80%的業務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車板塊。隨著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全面回調,電芯價格也一路下滑。
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放緩,相關產業鏈價格集體回落,“磷酸鐵公司在等鐵鋰廠給單,鐵鋰廠在等電池廠給單,電池廠在等車廠給單,車廠在降價等消費者買單,而消費者被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
上游材料成本的降低從一定層面而言,對于整個行業都是利好。但是一方面由于去年碳酸鋰價格被行業炒作,價格一路瘋漲,去年從車到電池到原材料,動力電池各個鏈條的企業都在開足馬力囤積庫存。另一方面在于價格暴跌得過于快速,預期價格還能更低,所以即使在原材料價格全線回落,新能源產業鏈企業也沒人去下訂單。
終端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庫存更是積壓嚴重。
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產量為545.9GWh,但累計裝車量僅為294.6GWh,市面上約有超過100GWh的動力電池庫存。保守估計整車廠平均大概有一到兩個月的汽車產品庫存,而電池的庫存可能在兩個月左右。
因此最近幾個月,受終端汽車市場的影響,整個電池產業出現忽如其來的寒冬。
但總有些龍頭能開創新局面,而不是等待救援。
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面對電池寒冬時,做出的策略便是打開海外儲能市場。比亞迪汽車官方微信號3月31日夜間悄悄發出一條消息,有著世界儲能行業“風向標”之稱的德國權威調研機構EUPD Research將儲能領域最高榮譽—“歐洲頂級儲能品牌”獎章授予比亞迪。
繼4月9日,特斯拉海外第一個儲能超級工廠落戶上海臨港后,4月10日,據西班牙當地媒體《拓展報》報道,比亞迪考慮在西班牙新建一個電池超級工廠,成為繼大眾西雅特、別克昂科威(Envision)、斯洛伐克電池生產商InoBat、塔塔汽車(TataMotors)之后加入西班牙電池工廠建設競賽的最新一家公司。
新能源汽車產業回調,迫使電池上游原材料及電芯價格下行;但戶用儲能市場的高速賽道,又給了電芯全新的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