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再次為誠信與成長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近日,德國媒體heise online等報道稱,中國逆變器龍頭德業股份(605117.SH)產銷的微型逆變器疑造假,起因是博主在測評拆機后,發現其產品內部缺乏繼電器,與其在VDE4105認證中的聲明不符。
VDE4105認證是德國的分布式發電系統低壓并網標準。
上述事件迅速發酵,市場紛紛質疑德業股份造假,為了追求利潤而節省成本,偷工減料。
全球有關機構發布的2022年全球光伏逆變器排行榜顯示,德業股份在細分的戶用光伏逆變器市場位居全球第四。
7月10日,德業股份針對“造假”風波對外回應稱,其此前的微型逆變器產品確實沒有內置安裝繼變器,原因是內置繼變器可能會對產品的25年使用壽命造成影響。
德業股份強調,繼變器的成本不超過4元,在微型逆變器中占比極小,不內置安裝繼變器并非為降本。
從輿論聲音與資本板塊的表現來看,這一說法顯然沒有服眾。
在股票交易市場,德業股份的股價進入連跌模式,從7月初的160元跌至現在不足130元,市值蒸發超過80億元。7月24日和25日,機構滬股通連續兩日對其大額減持。
據稱,德業股份研發部門已提出產品升級解決方案,即在微型逆變器的交流端增加一個自動斷開裝置,這種外置方案預計一個月內完成認證,認證完成之后將免費提供給已安裝德業產品的德國終端客戶。
此外,德業股份還計劃將采用外置方案的微型逆變器系列產品的質保年限從10年免費延長至15年。
不僅德業股份自身的實際利益受到影響,儲能行業有人表示擔心,此舉會傷及海外用戶對中國儲能品牌的信心。
中國某儲能廠商高管周S對潮電智庫說,“歐美市場對中國逆變器產品的生產標準與要求本來就異常嚴格,不少核心結構件均指定由海外廠商供應。德業股份的這次風波,可能會降低海外對中國儲能品牌的信任度。”
潮電智庫發現,其實在經營方面,德業股份近年來的成長速度足夠驚人。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德業股份實現營收59.56億元,同比增長42.89%;凈利潤15.17億元,同比增長162.28%。根據公司7月10日發出的業績公告,預計凈利潤為13億元~13.8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88.58%~206.34%。
2000年成立于寧波的德業股份,早期主要給美的供應熱交換器、變頻控制芯片等家電配套產品。自從切入光伏逆變器業務后,營收與凈利均如火箭般躥升,并于2021年4月在A股主板上市,目前旗下擁有全系列光伏逆變器、儲能電池包、除濕機為代表的環境電器及熱交換器四大核心產業鏈。
據媒體報道,德業股份今年一季度生產已排滿。公司相關人士對外表示,“海外需求一直都比較旺盛,戶儲需求持續增長,屬于增量市場。我們公司光伏逆變器90%都是出口,產品的售價一直很穩定。”
在資本市場,德業股份發行價不到33元,去年9月份最高的時候則是456元。如果以最高價計算,一年半之內漲了近14倍。
數據顯示,德業股份董事長張和君兩年前的身家不過幾十億,在寧波富豪圈里根本排不上號。2022年胡潤百富榜上,張和君以590億財富入選,并躋身寧波十大富豪之列。
對于已年過七旬的張和君來說,在無數次的商戰中,自然會明白亡羊補牢絕非上策,切忌因小失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