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多攝時代之后,全球手機鏡頭每年的出貨量非常驚人,超過50億顆。
龐大的體量背后,含作坊式在內,目前尚生存著大大小小超過100家的企業群體。如果不是近兩年行業大面積洗牌,虧損退市,這一數據會在幾倍以上。
根據潮電智庫統計,在5P以上的中高端領域,具備角逐實力的卻只有大立光、玉晶光、舜宇、歐菲光、辰瑞光學、中藍電子等不超過10家廠商。
自2021年開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史上最寒冷最漫長的嚴冬,直至今年下半年才逐步趨穩回暖。期間終端降規降配的疲軟需求,讓各大手機鏡頭廠商舉步維艱,多輪次的內卷與血戰更是讓供應鏈整體元氣大傷。
潮電智庫認為,經過市場周期波動的洗禮之后,手機鏡頭的走向乃至格局正在悄然改變,未來三大發展趨勢已經顯現。
一是技術創新層面,將從多P轉向玻塑混合。
全球手機鏡頭技術“一哥”大立光推出9P手機鏡頭已經多時,但面臨著市場需求不足的窘境。事實上,現在市面上高階產品也是主要以6P和7P為主,8P的量產項目都較少。
多位主流光學模組廠商高管評估認為,手機空間受CMOS芯片、防抖馬達等結構件擠壓,同時注塑成型技術難以快速突破,多P塑料鏡頭性能提升將受限。
倒是今年6月,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證實,在明年智能手機旗艦機主攝鏡頭項目中,開始導入1G(玻璃鏡片)+6P(塑料鏡片)的設計,最快今年底出貨,并考慮擴產以適應市場需要。
相比塑料鏡頭,玻塑混合鏡頭較具有更大光圈、高解析力、低厚度、低溫漂等優點。根據潮電智庫了解,經過這些年的沉淀與積累,玻塑混合已經逐步走向成熟,可作為主流鏡頭產品路線的有力補充。
經潮電智庫不完全統計,過去近三年時間,市場上應用玻塑混合鏡頭的智能手機至少達到12款,而且基本全部為“后置主攝”,其中包括小米、索尼、vivo、傳音等多家知名品牌。
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上應用的玻塑混合鏡頭,基本來自舜宇與辰瑞光學。2021年到今年年中,搭載玻塑混合鏡頭的機型,辰瑞光學供貨6款,舜宇光學供貨5款。此外,大立光、聯創電子等多位重量級玩家已入場玻塑混合鏡頭領域。
二是市場出貨層面,訂單資源將進一步向頭部集中。
當內卷無力時,為了及時止損,手機鏡頭行業不得已流行減法之風,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減人、減產、減單。
以某一線手機鏡頭廠的戰略調整為例,公司并沒有取締哪一塊業務,但重點降低了消費類、ODM類低毛利率的接單比例。
由于上游光學廠商在控制規模和投資周期方面有所放緩,導致供貨總量有所下降,終端品牌在今年對手機鏡頭產品采購招標價格做出連續調整。
根據潮電智庫了解,在9月份華為以Mate 60系列提振市場的時候,5P以上的手機鏡頭單價其實已經回調至之前正常水平了。有供應商透露,價格體系在未來較長時間將處于穩定狀態。
可以預見,在新一輪的市場博弈中,頭部廠商會憑借供應規模化成本和自動化生產優勢發起更有力的絞殺。
就在前幾年,X光學公司低規格手機鏡頭月出貨量規模一般都保持在幾千萬顆,但現在已經銳減至幾百萬顆,其訂單大部分被頭部客戶或其他對手吃掉。
潮電智庫獲悉,出貨量和市占率是上市廠商非常在意的經營指標,他們一般會自己負責高端以及特定客戶的手機鏡頭生產,將規格要求較低的訂單轉給第三方。
三是配置應用層面,減配升規勢頭明顯。
2016年興起的多攝,將智能手機發展推進了新階段。攝像頭數量多寡被誤認為是手機成像好壞的關鍵,搭載數量飛速從雙攝升至5攝,甚至令密集恐懼癥頭皮發麻的6攝。
科學與時間已經證明,這完全就是一個悖論。
從近兩年蘋果、三星、小米、華為、榮耀、OPPO、vivo等一線廠商發布的高端旗艦機型來看,最主流的攝像頭配置數量在3-4顆之間,功能分為后置主攝,超廣角,微距長焦及前攝等。
今年9月蘋果iPhone 15 Pro Max首次搭載潛望式長焦鏡頭,這一方面安卓供應商的技術儲備豐厚。如果消費者對潛望技術持歡迎態度,不排除安卓整體回歸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不管是電競游戲類、女性用戶等細分市場,還是跑量的千元“水桶機”,5000萬像素主攝大行其道,搭載攝像頭的規格越來越高,小米、OPPO、vivo等更是紛紛將5P/6P的高端旗艦影像下放。
潮電智庫認為,目前高端是大部分國產手機品牌的技術肌肉展示區,中低端才是出貨王道。影像表現力會帶給消費者最為直接敏感的產品體驗,也是廠商爭奪市場份額的主要競爭點。
手機鏡頭之戰,因終端生態環境變化而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