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圖像識別、機器視覺賽道起跑,務實的虹軟科技(688088.SH)和凌云光(688400.SH)已走在盈利的康莊大道上,而務虛的商湯(0020.HK)和云從科技(688327)卻持續身陷虧損泥潭,不能自拔。
4月18日,虹軟科技發布的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去年收入6.7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凈利潤0.88億元,同比增長53%。
虹軟科技表示,公司專注于計算機視覺領域,去年鞏固擴大了在移動智能終端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并大力開拓了智能汽車領域的新市場和新客戶。
同樣聚焦“視覺+AI”的凌云光也出爐了盈利1.72億元的業績快報,其重點拓展消費電子、新能源和文化元宇宙等戰略賽道。
相反,聚焦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巨大賽道的商湯和云從科技去年分別虧損65億元和6.43億元。
有意思的是,巨額虧損的商湯和云從科技在財報中,不約而同對AI大模型大書特書,極盡潮流詞藻。但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兩家公司今年或未來怎么盈利。
算法落地
虹軟科技在財報透露兩個“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計算機視覺算法”的重大合同,合同金額分別為2.2億元和4579萬元,就為了客戶提供算法授權和系統解決方案。
基本詮釋了,虹軟科技賺錢的商業模式。財報內容顯示,虹軟科技為手機拍攝所打造的智能超域融合(Turbo Fusion)創新技術研發和推出的夜景、HDR、超分、人像、運動抓拍解決方案實現了量產落地并持續出貨。
還有智能座艙內外算法產品搭載量持續提升,分別搭載了公司 DMS、OMS、Face ID、TOF手勢、艙外體態識別拍照、健康監測、AVM、智能尾門、哨兵監測等算法的量產出貨車型累計已有數十款。
潮電智庫注意到,占總收入比重達87%的移動智能終端視覺解決方案,毛利率高達91%,而快速增長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的毛利率也高達86%。
產品的高毛利很好的消化了3.62億元的研發高投入。
據悉,除了蘋果手機外,三星、小米、華為等主流手機廠家的高端旗艦手機攝像算法,基本選擇了虹軟科技。
如果說虹軟科技的高毛利率讓人眼饞,那么凌云光以“視覺+AI”在檢測設備領域,也是賺得盆滿缽盈。
2023年,凌云光收入26.40億元,實現凈利潤1.72億元。
據悉,凌云光以算法平臺、軟件平臺、成像平臺、自動化平臺為基礎,根據檢測對象的材質尺寸差異、效率、成本、使用環境等需求,設計專用的成像系統或設備,成功應用于消費電子、新能源、立體視覺、智慧交通、科學圖像及其他制造業領域。
比如,其消費電子可配置視覺系統就主要服務于蘋果公司產業鏈供應商。
來自工業制造的機器視覺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高達9成。
尷尬的商湯和云從
在地上的已經盈利,飄在天上的就尷尬了。
醉心于AI大模型,以智慧城市、智慧治理、智慧金融為核心的商湯和云從科技,分別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5月先后上市。
但兩者相同的是,上市后的兩年,均處于虧損,虧損的原因也基本一樣,研發投入的金額基本等同于營業收入。
對于虧損原因,云從科技坦言,AI行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在規模效應尚未完全顯現時,營業收入規模尚不能完全覆蓋成本費用規模,致使公司經營業績持續虧損。
云從科技在財報中特意將虧損原因總結為三點,一是公司不僅面臨著AI企業的競爭,也面臨著大型設備廠商和互聯網企業推進對產品進行AI賦能轉型的挑戰,整體市場競爭加劇。
二是,公司為確保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各應用場景的定制化解決方案的高質量迭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技術領先優勢,需要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
三是,大模型技術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不同應用場景之間遷移的邊際成本仍較高,公司相關業務尚未產生規模效應。
而潮電智庫了解到情況卻是,商湯和云從科技現在做的AI大模型,實際落地的場景很少,且很難給用戶帶來非常直觀的實際收益。
基于此,商湯在去年開始明顯加強在汽車領域的智能座艙業務發展,以及手機終端的合作。在智能駕駛領域,商湯為廣汽埃安、合眾哪吒提供了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系列。
來自汽車領域的收入達到3.84億元,這一收入水平,已經遠超虹軟。只是占總收入比重才11.3%。
潮電智庫了解到,在手機影像算法領域,虹軟科技的市場份額遠超商湯。
如果說,商湯開始有些務實,那么云從科技卻是要在AI大模型繼續投入。
2023年3月底,哪怕距離上一次的上市募資還不足一年,但在ChatGPT的火熱當口,云從科技依然發布了定增公告,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2.2億股股份,募資總額36.35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投向云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
短時間內頻繁、大額的募資,自然也引發了監管問詢。
隨后,云從科技發布了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二次修訂稿,將募集資金總額調整為不超過人民幣18.52億元,募資額基本“砍半”。
有意思的是,對于投資回報和投資收益,云從科技卻只字未提。
但是,從2019年至2023年的五年時間,云從科技累計虧損已達36億元。之前,云從科技曾經大膽預測公司將2025年實現盈利,但從目前的虧損程度來看,2025年盈利預期或將落空。
從上市募資的大幅縮水與近期定增募資的縮水程度來看,投資者對云從科技的投資熱情也逐漸趨于冷靜與觀望,但倘若沒有融資款項的鼎力相助,云從科技又能支撐幾年?
當然還有商湯,也面臨同樣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