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近兩年光伏制造迅猛發展,讓歐洲慌了。
5月27日,歐盟正式通過《凈零工業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要求到2030年實現本土生產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熱泵和其他清潔技術的比例達到40%。
受能源危機、IRA法案帶來的競爭壓力等因素影響,該法案旨在提升歐洲凈零技術水平,增強本土清潔能源制造能力,擺脫對外國供應鏈的高度依賴,并將于6月底生效。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行業內相關專業人士對潮電智庫表示,歐洲如今要達到2030年實現40%的凈零技術本土制造比例,那么幾乎就難以實現其此前提出的在2030年實現600GW太陽能光伏安裝量的目標。
但現在,歐洲想要從《凈零工業法案》開始來建立完整的本土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鏈,難度也大。
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越來越便宜,也越來越創新,助力太陽能行業整體成本下降。歐洲依賴從中國進口。
潮電智庫認為,由于在基礎設施投入較為欠缺、勞動力成本高等因素,歐洲太陽能光伏制造的成本約高出其他地區20%~35%;歐洲缺乏必要的規模經濟, 太陽能光伏制造投資成本較高,短期內難以有效降本,加快自產大幅增加歐盟能源轉型的成本,反而不利于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凈零工業法案》可能會帶來減緩部署的反面效果,并催生出過度依賴補貼的行業。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從短期來看, 由于我國在清潔能源產業方面具有技術和成本優勢、歐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大幅產業鏈重構,《凈零工業法案》對我國清潔能源產業造成的沖擊有限。
但歐盟對本土凈零技術和產品進行補貼, 將削弱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
在投資方面,歐盟頒布的《外國補貼扭曲內部市場條例》對獲得外國政府補貼的企業在歐投資進行限制,加之《凈零工業法案》中的市場限制條款,可能對我國企業赴歐投資造成影響。
如今,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供應過剩程度加劇,歐盟目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是其能夠部署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的兩倍,庫存量相當于一年以上的年度部署量。
從以上角度看,歐盟計劃發展其太陽能光伏制造業不僅不能起到明顯的脫碳成果,經濟效益似乎也甚微。
為減輕太陽能光伏進口對歐洲經濟安全造成的威脅,加速太陽能部署和逐步實現進口來源的多樣化才是更務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