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儲產業鏈的綜合實力已經讓歐洲望塵莫及。
繼美國光伏巨頭SunPower宣布破產之后,8月6日,德國知名光伏和儲能系統供應商Bosswerk GmbH & Co. KG因資不抵債,正式向當地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
潮電智庫認為,接連兩起海外企業破產事件,表明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對歐美企業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創,其已無力追加研發投入和設備投資。落后產能逐步出清,全球光伏產業鏈加速洗牌。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2022年公布的REPowerEU計劃承諾歐盟到2030年達到600GW的光伏并網目標,如此海量需求又將是中國企業繼續領先布局全球光伏市場的有利時機。
歐洲目前也在尋求投資重建太陽能光伏制造業,某光伏公司德國銷售經理對潮電智庫分析道,中國在2023年占全球光伏模塊產量的94%,雖然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光儲供應鏈,但也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打壓,和嚴重內卷化等挑戰。但無論如何,中國太陽能光伏公司都占據了規模制造和新技術部署的主導地位。
規模效應打造成本競爭力
光儲產業以重資產運行為主,投資密度高、技術門檻高、迭代速度快。換言之,如果規模不夠大,將無法刺激必要的投資和促進同行競爭。
中企就是以大規模制造來快速降低生產成本,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供應商網絡和設備提供商形成的生態系統,在全球太陽能光伏供應鏈中最具成本競爭力,還反過來促進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品單價進一步降低。
歐洲高昂的電力價格增加其能源密集型上游企業的各項成本,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并且即使其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卻也仍將因勞動力、材料、公用事業和資本成本較高而處于結構性劣勢。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如果沒有大規模來應對中企,歐洲企業幾乎難以取得成功。
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目前主要在歐洲布局模塊或電池產線,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前往歐洲建立生產基地,但上游原材料都會盡可能從現有的中國渠道采購。
在多元化市場方面,中國光伏企業也在東南亞、中東和北非等地區順利增加了銷售量,以避免近年來不斷增加的歐美地區潛在地緣政治風險。
供應鏈資源拉開盈利差距
在組件價格下行周期中,行業盈利表現進一步分化。先進產能占比高、成本渠道優勢強的企業更具競爭力。
十多年前,中國制造光伏產品的原材料和設備都依賴進口。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現已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供應鏈完全自給自足。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太陽能電池等主要生產環節占全球總產量的80%以上,尤其是硅片產量幾乎占總量的95%,且價格低廉。相較于中國供應鏈的壓倒性優勢,歐洲目前年產能方面,組件約8GW、電池約1GW,硅片也僅為2GW,都不到全球產能的1%,總之就是完全滿足不了其自身的海量需求。
歐洲已成為中國光伏產品的全球最大買家,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能滿足歐洲的需求。
近兩年有許多歐洲光伏企業受美國IRA政策補貼激勵紛紛宣布赴美建廠,但由于今年美國大選變數較大,企業也隨之改變態度表示暫時觀望。
價格戰促成超強技術支撐
都說中國光儲企業之間卷價格現象很嚴重,但這十多年里確實卷出了超強的技術支撐,最終通過全球領先的綜合技術繼續降低產品成本。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vertical-align: middle; border-style: non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alt="" />
中企致力于大力推進技術迭代,例如以更高的電池效率和模塊功率來相應地降低每瓦成本,價格和品質在歐洲廣獲肯定,Bosswerk的戶儲產品配備的就是寧德時代的高品質磷酸鐵鋰(LFP)電池。
歐洲企業如果想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提升,僅靠下一代技術不太可能縮小差距。未來將有很多技術落后的光伏小廠逐漸消失在牌桌上,全球市場份額將加速集中于有技術領先優勢的頭部企業。
相關專業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光伏全產業鏈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球首位,有效專利總量超過7.4萬件。
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中國光伏企業正努力開發新技術,以鞏固全球主導地位。電池轉換效率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賽道”,隆基綠能在Intersolar Europe 2023宣布其實現了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33.5%的轉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