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產業鏈傳出消息稱,在閃存芯片未來供應可能有短缺的情況下,蘋果也已開始擔憂,目前其已派遣高管前往韓國同三星會晤,商討閃存芯片可能出現的短缺。但結果令蘋果比較低失望。
據三星對蘋果表示,在日本對含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氟化氫等關鍵半導體材料對韓國的出口進行限制之后,三星等韓國半導體廠商就面臨著關鍵材料方面的供應問題,雖然此前三星高管李在镕先生已經前往日本與當地政府和供應商進行商談之后,已經優先在近期的采購訂單上,讓提交的管制出口備案文件上獲得了緊急放行通知,獲得了以上三種關鍵材料的緊急供應,但并未公布具體的供應量,外界對其后續的關鍵材料的供應依然存在擔憂。
含氟聚酰亞胺等材料是生產芯片的關鍵絕緣基體防護材料,并且用于生產OLED屏幕的聚酰亞胺材料也同樣在受管制范圍內。而三星是全球重要的DRAM和NAND閃存芯片供應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OLED屏幕供應商。
蘋果原本就約定每年從三星為iPhone采購絕大部分的的閃存芯片和約約一億片的OLED顯示屏幕,三星生產這些產品的關鍵材料面臨潛在的供應問題,也使蘋果這些零部件的未來供應面臨著危機。
實際上除蘋果外,由于三星是全球重要的DRAM和NAND閃存芯片供應商,因此習慣了供應商資格互相豁免機制的亞馬遜、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也同樣在三星大量下單,導致產生了與蘋果一樣的DRAM和NAND閃存芯片供應問題,而這些企業也與蘋果一樣已派高管前往韓國了解相關的情況,并評估可能的影響。
有消息稱,蘋果為了保證今年iPhone新機的供應,在DRAM和NAND閃存芯片已經轉單給日本東芝。
另外,今年蘋果在三款新機的備貨數量上市要低于2018款,預計備貨數量上較去年減少了1/3。這其中除了中美貿易爭端所造成的蘋果供應鏈壓力,經過一年的消息有所緩解,蘋果不用提前提貨備庫存的原因外,同時蘋果今年并沒有對新的iPhone手機在硬件上進行換代更新,蘋果需要防止出現用戶換機欲望不高導致庫存高企的局面。
蘋果今年的新機硬件大量采用與去年同樣的規格,因此蘋果如果覺得后市場新機大賣行業開啟的話,蘋果只需要對個別的元器件進行追加急單就能滿足庫存調配。
也正如果,蘋果iPhone CPU代工廠臺積電表示,由于市場行情出現變化,今年的晶圓代工業務預計將下降1%的水平,并且三季度的訂單狀況并沒有積極改善,但預計第四季度的旺季仍有希望獲得較好的假期經濟預期。
至于OLED面板的供應上,蘋果同樣也沒有急于做出調整,特別是在LCD面板JDI停產,三星或LG的OLED面板也將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有產業鏈消息人士表示,蘋果在抵制5G上沒有盟友幫忙說話,因此今年的行情不火,蘋果也是有意為之。
蘋果認為如果蘋果的銷量正的出現消極現象,實際上對整個手機市場和手機產業鏈的打擊,或許對非蘋果陣營的打擊要來得更加兇猛。由于蘋果是個封閉的系統,蘋果對內部的管控評估更傾向于是總體的市場保有量。如果僅僅是消費換機欲望不強,蘋果完全可以提升軟件的使用體驗來繼續保持其用戶粘性不至于受到大的打擊。
而對于非蘋陣營來講,大家拼的幾乎都是供應鏈的供應商帳期支持力度,如果蘋果的訂單減少,造成這些供應鏈廠商的資金來源不足,那么,非蘋陣營的終端品牌廠商能否有能力保住自己在供應商那的產能支持,確實是個誰也不敢想象的麻煩。畢竟,前兩年這些供應商自己內部的財務與債務危機,就已經打趴了一大片“偽高科技企業”。
目前蘋果仍在觀察日、韓之間的貿易爭端發展方向,韓國雖然已經從政府層面對美國方面提出要求,為了保證全球電子供應鏈的供應安全問題,希望美國能給日本壓力,放寬對韓國的在半導體和顯示面板上的材料、設備與技術封鎖。不過到目前為止,美國方面也只是對問表示了關切,并沒有做出實質性的動作與承諾。
另外,在全球的半導體與顯示上游供應鏈里,半導體材料與技術中還有著較強實力的是俄羅斯與德國,韓國政府也緊急與這兩國進行了協商。
其中俄羅斯已經通過外交途徑正式表示可以支持韓國,但據了解,首先是這些材料的驗證周期長達三到六個月以上才能完成,時間上根本來不及,而另外的層面是,俄羅斯的材料品質與貨期穩定性,以及交易公平性,也是一直讓產業界十分頭疼的地方。
而德國方面也不容樂觀,歐盟多年的強制環保政策,實際上對于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的上游材料,特別是化工材料的加工產能,限制的十分厲害。所以德國廠商很多材料的生產也都是依賴德國本土以外的產能基地來完成,德國也不敢把相對高端的技術放在這些海外的生產基地上,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德國想要支援韓國,也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實在是產能不夠。
除了上面這些措施外,韓國也在積極與正在半導體和顯示面板領域快速追趕自己的中國內地進行商談,以求能夠進行較深層次的合作,一是利用韓國的技術以換取中國的產能,類似當年華星光電的共同投資再包產能的模式合作,解決短期產能問題。
第二個是為韓國提供滿足技術規格要求的上游原材料,如前段時間國產的高純氫氟酸。如果不能提供滿足技術規格要求的上游原材料,那么就提供可供使用的初級材料,再轉運回韓國進行精加工,以符合當地半導體與顯示面板廠商的生產需要。
不過,一向試為產業仇敵的臺灣與韓國兩方面,目前并沒有出現要在產業鏈上進行合作的跡象。一來臺灣廠商不愿得罪臺積電與鴻海這樣的大客戶,去幫助類似三星與LG兩家廠商。
二來,雙方的產業鏈高度重合,如果日本能夠把韓國產業抑制下去,短期內可能會因為全球的電子產業鏈不健康帶來訂單的減少,但從長期來看,卻也是臺灣在半導體和顯示面板上的新一輪機遇。
不管怎么樣,在全球經濟放緩,新興經濟體消費市場萎縮,地緣政治局面日益緊張的大環境下,對于進入到產能過剩的電子消費品市場進行一次可控的壓力測試,或許是各國政府之間心照不宣的一種態勢。而日、韓之間的這種從上游直接拉闡限流的方式,不也正合了各國官僚的心意,大家都在讓子彈再飛一會,看到底能把這個產業鏈洗出多少垃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