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0日)TCL (SZ:000100)午后迎來了本年繼2月6日后的第二個漲停版,尾盤27萬手封版報收6.7元,這也是TCL科技近年來少有的罕見漲停版。
除了此前我們曾分析的中國液晶面板“剩者為王”,華星光電將以全球占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產能成為面板界的大贏家之外,近期國內外的資本市場得到消息稱,華星光電接到了小米和華為的大量電視面板加急訂單,讓華星光電近期的業績增長更有預期。其中小米去年因出貨量超1000萬臺打破中國國內的液晶電視出貨記錄,成功中國國內液晶電視銷售第一的品牌。
不過之前在中國國內的面板界,TCL旗下的華星光電跟TCL主體一樣,從某些方面來講資本市場對其都有些別扭。TCL早期從王牌電視突破市場,但在收購了最大的CRT玻殼與顯示器產能后,為了迎合國際市場推廣,慢慢就沒了王牌,只剩下TCL。
在CRT幾乎短短兩三年間就從市場消失后,TCL也曾經有些摸不清方向,如果不是因為三星為了挽回在美國市場上的市場份額,并策略性的布局中國國內市場上的話,或許TCL也成了另一個康佳或創維。
2005年下半年,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下,希望切入生產液晶電視的創維、TCL、康佳、長虹等四家彩電巨頭,由于拿面板廠的二手液晶面板或模組來組裝電視,利潤幾乎被面板廠或模組廠拿完,并且供貨也得不到保證,所以聯合起來搞了個“聚龍計劃”,準備合資在深圳建設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來滿足自己需要。
深圳本來想通過與一群世界顯示巨頭的關系完成計劃,這些世界顯示巨頭原來在深圳當地都曾與賽格集團和華強集團等合作合資,建設CRT顯像管及顯示器的產能。當時認為通過原有的人脈,這些顯示巨頭中大家都調集一些技術與資源,重新在深圳建設類似CRT的產能與市場集散地。
不過由于前期在與三星和日立等廠商競爭CRT市場時,大家都成了對手,所以當時的日本廠商和韓國廠商,都不愿意在深圳追加投資。隨后這些廠商找到了京東方,按照雙方各占40%的股份,再加上深超公司(代表深圳市政府)占股20%,組建了深圳聚龍光電公司(注冊資本800萬元)。深圳市政府也表示愿意提供77億元的資金支持。
當京東方準備接手聚龍計劃時,不知誰把夏普介紹給了深圳市,夏普由于此前沒有在市場上與這些廠商直接競爭,加上夏普的液晶技術確實名聲在外,并且夏普希望在深圳建一條7.5代線,所以導致各方的意見出現了不一致。
首先京東方100多人的團隊被晾在一邊,當京東方知悉夏普入局后,只好先行退出。接著是長虹,長虹覺得夏普入主后,液晶面板產能還是會優先滿足夏普自己,可能輪不到自己用,也接著退出,找到松下一起合作生產等離子電視去了。
夏普在與深超的談判中,遇到的情況與后續在上海的情況是一樣,就是夏普不愿放棄技術自主和產能自主,加上此前從來沒有過這種爭奪自主權的談判經驗,最后也是拖了一年多后不了了之。
事實證明夏普的這種合作方式在中國國內是行不能的,最后夏普在南京與熊貓雖然成功建了當時屬高世代的液晶面板廠,但后來的運營狀況表現同樣不如人意。甚至夏普后來在自己本土建的10代高世代線也遇到了運營不善,最后還是郭臺銘先生接手后才開始賺錢。
聚龍計劃隨著夏普的入局形同虛設后,TCL2007年與韓國三星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在三星的技術支持下(包括三星提供人員培訓和指導,支付技術轉讓費)建設一個液晶模組廠(4條生產線)。
2008年金融危機一下子重創了全球消費電子業,國外的面板企業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紛紛取消激進的擴張計劃,導致面板上游的設備廠商訂單毀約或無單可接。為了維持運行,這些設備廠商開始試著來中國市場上尋找買家。
而深圳的聚龍計劃,也讓其它地方政府終于明白了深圳的產業發展思路,開始通過土地財政與土地融資的模式來推動大項目的發展,并帶動當地的產業集群。于是,一場由國際市場失業的技術掮客、政府融資掮客開始四處游說液晶面板項目落地。
首先當出頭鳥的是成都,在長虹與松下合作等離子項目的經驗基礎上,迅速與京東方和深圳天馬達成合作意向,建成了兩條4.5代面板線。
在成都 4.5代線的過程中,一批國際市場上的設備供應商終于證明了自己可以把相關的生產工藝固化在生產線,并可以把合格的材料供應商也一并介紹導入到中國國內市場上來。
而要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再次對全球發布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也把全球的設備廠商和材料廠商聚集到了中國國內市場上,一時間,中國境內的液晶面板產線建設,成了要錢有錢,要資源有資源的俏行情,吸引了大批金融危機期間失業的國際面板人才來中國市場上尋找機遇。
而膽子較大的京東方,很快與合肥政府再簽了一條6代線,隨后財大氣粗的北京亦莊也找到了京東方,簽了一條8代線。
隨后是對產業極其敏感的LG與三星,在液晶面板設備廠商的建議下,同樣迅速與廣州和蘇州取得了相關的政策支援,把原來在本土境內規劃的產線計劃移到中國境內來建設。這兩條產線不但解決了設備廠商原來積壓下來的設備與訂單,同樣也解決了三星和LG的產能擴張受阻難題。
另外各地的地方政府,也在繼大陽能光伏、LED芯片的招商引資潮后,同樣在這些國際人脈資源的介紹與引見之下,開始不約而同的瞄準了液晶面板。結果四處申報的結果是發改委全部一刀切,不準重復建設面板,讓中國國內準備進入面板行業的地方政府和廠商的希望全部落空。
而這個時候TCL在與三星合資建設的后段模組廠基礎上,把一些聚集在深圳尋找項目機會的一批液晶行業從業人員收攏起來,與三星攤牌要自建面板線,沒料到由于資金困難,韓國本土還有二條建線規劃沒法實施的三星在獲得消息后,迅速答應了下來,除了提供面板技術與模具外,還答應包銷30%的產能,迅速成立了華星光電。
而深圳在得到消息后,也支持TCL建面板,迅速以原來“聚龍計劃”中深超的項目名義向發改委申報審批,華星光電獲得了立馬動工建設的機會。
不過三星最開始,并沒有把先進的液晶面板技術交給華星光電,而是讓華星光電從最低端的標準品開始入手,以保證華星光電的低投入與低風險,同時能夠避開與同行的激烈競爭。不過即便如此,華星光電面板量產成功后,由于TCL不再采購友達面板的原因,還是遭遇到了來自友達的專利與人員方面的相關訴訟。
事實上三星由于人員緊缺的原因,后期不但沒有繼續在中國境內自建產線,而且還加大力度扶持華星光電的產線建設,除了第一條8.5代線迅速建復線擴產外,第二條產線也很快上馬。而且由于其現金流控制得當,加上深圳市財大氣粗的不遺余力支持,讓上游的原材料配套廠商也愿意就近建廠扶持,加上原來深圳大建過CRT產能,一批留在當地服務過CRT產能的原材料廠商,也樂意繼續利用深圳原有的資源進行配套。
而且經過這么多年的量產經驗積累,以及穩健的財務運營,華星光電不但是圈內賺錢最穩定的廠商之一,而且也是產能增長最平穩的一家面板廠。所以當面板界開始往超世代面板線投資的時候,除了以技術入股的京東方獲得了地方政府支持,可以迅速拿到準入門票外,剩下的就是持續賺錢,“財大氣粗”的華星光電了。
2018年11月14日,華星光電投資465億元的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建設項目(簡稱“t6項目”)正式投產;另外,投資426.83億元的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簡稱“t7項目”)也正式開工建設。十年間華星光電已建成和在建的產線有6條,累計在面板上的總投資達到了1891億元。
2019年TCL把原有的制造業務全部剝離賣給了原來的高管團隊出清,讓華星光電入殼上市,華星光電也改名為TCL華星,與TCL產業金融和投資業務一起,組成新的半導體顯示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發展。
事實上,由于TCL華星前除了供貨給TCL和三星外,其重要客戶里面還有小米與樂視,造成了TCL華星給行業的印象一直是低端面板產品的代名詞,所以即便是借殼TCL上市后,資本市場對于TCL華星的投資邏輯,仍然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即便其擁有兩條11代面板線。
TCL華星真正進入到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法眼,是去年三星關閉其韓國本土產能開始,基于其與三星的合作歷史,業界預期三星削減的面板產能,基本上是喂飽TCL華星后,才會外發給其它競爭對手廠商。
而年初LG也宣布關閉其本土產能,隨后包括康寧、住友在內的材料廠商也宣布關閉韓國的生產基地,則讓投資者不得不在中國國內重新尋找面板投資標的,這里面除了京東方外,剩下的就只有TCL華星。
前期由于疫情的影響,TCL華星的小尺寸面板全部集中在武漢,讓外界認為其影響會較大。不過近期資本市場在對TCL華星的業務進行多方訪談后發現,TCL華星的業務其實在這次疫情中影響十分有限。
首先是TCL華星的業務重心是大面板,中小尺寸業務占比并不多;其次是這次對面板產業鏈影響較大的是液晶面板配套的湖北PCB產能,讓電視整機的產能產出受限,而TCL華星不但電視面板產能在深圳,沒有受到影響,而且配套的PCB產能都在惠州,也沒有受到影響,電視整機的ODM/OEM產能也在惠州,同樣沒有受到影響。
另外,業界傳出LG廣州的OLED面板產線將推遲進行量產,也是TCL華星的液晶面板市場預期得到了更好的保證,所以TCL科技的這一波行情,將會在一季報出來后最終變得更為明朗,直到LG廣州OLED面板產線進展真正落地后,再看TCL華星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