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5月7日下午收盤為止,*ST華映(SZ:000536)即華映科技,在連續四個跌停后27.66億總股本的總市值為38.45億元。如果你想擁有一座6代OLED面板產線并配有后段模組產能和玻璃蓋板產能的綜合一站式顯示屏廠,那么不用花上百億投資,也不用去圈地,更不用擔心技術來源與運營團隊,只有不到40億去舉牌,就可以圓你的面板夢了。
華映科技的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14.74億元,同比下降67.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87億元,同比增長47.91%;公司每股收益為-0.94元。另外一季度華映科技的營業收入為3.8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05億元。
華映科技值得擁有嗎?
先看一下華映科技自己定義的核心競爭力分析:
1、地理區位優勢
福建地處臺灣海峽西岸,具有與臺灣地區產業對接的歷史與合作基礎,目前已吸引多家面板廠商落地,逐步形成平板顯示產業集群。公司可就近獲取原材料并供應顯示模組成品給下游客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場反應能力。
2、產業鏈布局優勢
公司目前主要以模組、面板及蓋板玻璃三大業務板塊為主,建立起“上游玻璃材料--面板--模組”的一個較為完整的顯示產業鏈,未來將持續整合內部資源、活化資產,優勝劣汰,提升管理效率及品質,同時利用公司技術優勢,創造差異化競爭,以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及盈利能力。
3、生產管理經驗優勢
公司在平板顯示行業經營多年,生產和管理經驗較為豐富,具備較強的原材料的檢驗管控能力、制程控制優化能力和出貨品質管控能力。公司以市場為導向拉動內部整體能力提升,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及變化,調整自身產品結構,實現差異化競爭。
4、制造技術、工藝優勢
公司在現有技術、工藝基礎上,積極開展技術協同合作,進一步整合公司研發力量,依托研發團隊深入開展金屬氧化物技術、AMOLED等領域研究,確保新技術之研究開發可導入市場產品化及量產化。
再看看2019年華映科技的各項業務情況:
1、模組業務
(1)2019年,模組業務公司營業收入約6.53億元(考慮合并層面模組業務公司間抵消),整體虧損5.75億元。各主要模組業務公司的經營情況如下:
華映科技本部報告期內營業收入5.96億元,較上年同期20.76億元減少14.80億元,降幅71.30%。
華映光電報告期內營業收入9,976萬元,較上年同期14.72億元減少13.72億元,降幅93.22%;應策略整合等需求,華映光電業務逐步轉由華映科技承接。
華冠光電報告期內營業收入2.91億元,較上年同期3.29億元減少0.38億元,降幅11.67%;
本期華映吳江受客戶轉單影響,業務停擺且短期無法恢復。為減少虧損源,公司以公開掛牌方式轉讓華映吳江100%股權,2019年完成交易價款支付和股權交割。
(2)模組業務整合情況
經第八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為夯實后續發展的基礎,公司使用5,300萬元預算,整合模組資源,圍繞華佳彩面板資源進行配套,在優勝劣汰基礎上對設備進行改造、補足,以提升制程完整度及技術力,提升市場反應速度。目前無塵室已建設完成,預計設備安裝調試后可月產165萬片手機模組。
2、蓋板玻璃業務
科立視主要產品包括高鋁母板玻璃、3D蓋板玻璃及抗菌玻璃,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和醫療工控等領域,合作客戶包括品牌手機廠商、移動設備配件廠商及醫療設備廠商。
2019年,科立視銷售母板玻璃11萬平方米(主要銷售庫存),銷售3D蓋板玻璃與抗菌玻璃333萬片,實現營業收入9,336萬元,較2018年增加6,006萬元;2019年凈利潤虧損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6.51億元)。科立視虧損主要原因系:科立視母板玻璃生產線項目一期設備改造活用不及預期,設備閑置。項目二期第一條母板玻璃線于2018年攻克各項技術
問題,實現了量產,但主體設備提前老化,出現損壞;2019年,為減少相關能耗,降低成本,公司決定,在評估二期第一條母板玻璃生產線的升級改造方案期間,該生產線暫停生產。目前科立視僅3D蓋板玻璃生產線和抗菌玻璃線正常生產,抗菌玻璃業務已經成為科立視收入與利潤的重要來源。科立視承擔的固定費用較高,3D蓋板玻璃行業競爭激烈導致其毛利為負值。
3、面板業務
華佳彩主要生產具備國際先進技術的智能手機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等中小尺寸高階面板產品。2019年,華佳彩通過產品策略的快速調整,銷售于第二季度逐步拉升,從2019年9月份起產能稼動率和產品良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全年銷售收入7.56億元,銷售收入較2018年增長4倍。2019年華佳彩凈利潤虧損約18.15億元。主要虧損因素如下:
(1)2019年初,華佳彩產品通過戰略性客戶(國內知名智能手機廠商)認證,但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及中小尺寸面板市場因素影響,華佳彩的產品售價及對戰略性客戶的銷量不及預期,固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2019年計提了7.46億元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固定資產投資金額大,折舊成本高。
(3)產能爬坡期長:2019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較低,2019年下半年產能利用率才有所提升。
(4)IGZO產品的良率爬坡周期和終端客戶新技術導入周期超出預期,華佳彩IGZO產品在2019年尚未量產,短期主要銷售非晶硅(a-si)產品,產品售價較低。
(5)因項目資金需求大,華佳彩通過銀團聯貸借款金額較大,相應利息支出較高。華佳彩2019年研發投入較大,研發費用人民幣2.72億元。
(6)根據公司與莆田市人民政府及福建電子信息集團簽署的《福建莆田高新技術面板項目投資合作合同》,2019年華佳彩收到政府補助3億元,剩余1.4億元尚未收到。
華映科技的前身為閩東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1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000536”股票簡稱“閩閩東”)。公司于2009年取得中國證監會重大資產重組批復,同意公司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購買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四家液晶模組公司各75%的股權。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公司于2011年1月更名為“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華映科技”)。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映科技或公司)是首家臺資企業在A股成功借殼上市的公司。重組后公司主要從事新型平板顯示器件、液晶顯示屏、模組及零部件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
2018年12月13日,中華映管董事會決定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申請重整。2019年7月29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作出駁回中華映管重整申請抗告之裁定。2019年9月18日,中華映管董事會決定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申請宣告破產(9月19日提交申請),目前法院尚未裁定準予其破產。
2018年12月29日就與華映百慕大其他合同糾紛事項(未完成業績承諾須向公司進行現金補償)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1月4日決定立案受理。2019年1月8日,公司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對華映百慕大的財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2019年3月,公司追加大同股份及中華映管為上述訴訟案被告,并將訴訟請求進行變更。根據2018年度審計結果,公司已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將訴請金額追加至3,029,027,800元。截至本報告披露日,法院已駁回被告大同股份、中華映管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的異議,本案將于2020年5月13日開庭審理。
然而不管如何,即便是追回中華映管的現金補償,華映科技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也在2019年體現了出來。在中華映管沒有停業之前,華映科技主要依靠幫中華映管代工手機模組與車載模組為主,后來中華映管把6代OLED面板線華佳彩建在華映科技,其中運營狀況和技術狀況,幾乎與當初建在華映科技的科立視類似,技術與監管都在外面,運營狀況并不理想。
實際上中華映管在近二三十年來,運營能力一直較差,盡管在彩管顯示器時期曾是全球出貨前三的巨頭,在液晶面板時期與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廣輝電子、瀚宇彩晶等組成的“面板五虎”格局,是臺灣突破科技進步,啟動“兩兆一星”的重要技術基礎力量,但在未上市之前,中華映管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時間處于虧損狀態。
當中華映管停業后,華映科技主要的代工業務也停擺了,在華映科技自己找到客戶打開市場之前,實際上中華映管建在華映科技的面板廠和蓋板廠,都成了燒錢銅爐,從華映科技年報里的營業成本分析里,已經明顯的體現出了兩者運營成本有多高。
華佳彩項目于2017年7月開始量產并攤提折舊,2018年6月基本達到設計產能。華佳彩兼具a-si(非晶硅)TFT技術及IGZO(金屬氧化物)TFT技術,目前積極創新技術,突破產能瓶頸。華佳彩IGZO產品已完成全高清手機及平板技術開發,并申請多項專利,目前良率正穩步提升。華佳彩第6代TFT-LCD生產線項目計劃投入募集資金840,000萬元,2019年,華佳彩營業收入7.56億元,同比增長431%;凈利潤虧損約18億元。
不管如何,現在建一條6代OLED產線也還得上百億元。如果誰真有訂單在手,舉牌拿下吧!如果大家都不敢舉牌拿,要么是市場真的不行了,要么華映科技有“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