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爆出陜西的坤同半導體徹底黃了,大部分員工已經收到公司要求“主動離職”的遣散通知。而這家以中國首家專注于柔性半導體暨新型顯示技術開發與自主化的高端企業,以最高強度聚焦技術研發、積極積累知識產權,成就自主自控的OLED企業,從成立到解散也就一年多的時間。
事情的起因源自坤同去年從學校招收的一批應屆畢業生,由于長時間不放工資和停繳“五險一金”,大量員工在貼吧上發貼求助,最后發酵出來,顯示項目基本爛尾,除了所謂的“技術團隊”外,項目既沒有實質性的資金注入,也沒有真正的施工進度。
2018年10月18日陜西坤同柔性半導體服務制造基地項目落地儀式在陜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舉行,現場展示了由研發團隊開發的可內外雙折的柔性AMOLED顯示屏。這標志著國內首個柔性半導體服務制造基地落地陜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
項目總投資400億元(約60億美金),占地面積約2000畝,包含世界級柔性半導體暨顯示技術研發認證中心、強大且完整的柔性半導體暨顯示產業鏈及產能規模為30K/月大片基板的第六代全柔性AMOLED示范量產線,主要包括陣列(array)、AMOLED蒸鍍(EL)、柔性模組三大工序,基板尺寸為1500mm×1850mm,產品以中小尺寸柔性AMOLED顯示屏模組為主。預計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進行投產,2021年第三季度正式批量生產。
有媒體挖出其研發團隊來自上海和輝,但是項目立項后剛好遇到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瘋傳OLED產能過剩,韓國三星也不愿與業界共享其柔性OLED技術,并從產業鏈上封堵更多的進入者到市場上來攪局,所以各路資本紛紛逃離小尺寸OLED市場,導致坤同圈錢計劃遲遲沒法落實。
而坤同本來想模仿維信諾以所謂的OLED技術服務收費模式,打造“制造+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重構價值鏈和商業模式的全新生產及經營方式,來從投資資本里瓜分收益與股份的計劃,也因為沒有實體落地根本沒法實施起來,最終所謂的“團隊”,也變成了散沙陸續離開。
在2015年蘋果手機用上柔性OELD顯示屏后,在中國市場上催生了兩大投資熱潮,一個是柔性OLED面板,一個是所謂與之配套的3D玻璃蓋板。
其中3D玻璃蓋板的門檻較低,沖入的企業最多,包括上百家的3D玻璃熱彎機企業,以及上千億的市場投融資規模。不過市場就是這么殘酷,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這一大批投資3D玻璃蓋板相關產業鏈的企業,除了個別的原材料廠商賺到了錢之外,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打了水漂,A股市場上的相關上市公司也是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財務大洗澡,最后也沒能洗掉一身騷。
如果2016年到2018年的3D玻璃蓋板行業投資熱,大家可以怪蘋果不識相,遲遲不理“中國創新”的“四曲屏”、“五曲屏”、“瀑布屏”、“環屏”大殺器,那么從2018年開始,到2020年間柔性OLED的遲遲不覺醒,大家就不知道該去怪誰了。
柔性OLED投資爛尾最早發生的其實也是不中國,而是把柔性OLED發揚光大的韓國三星與LG。
在2016年到2018年期間,三星曾對外宣布要建一個月投片量為300K的超級柔性6代柔性OLED面板大廠,最終這個大廠只建了三分之一左右,就停了下來。后面通過升級改造后,月投片量也就125K左右。
而同期LGD也曾宣布分別建一條月投片量為60K和一條月投片量為90K的6代柔性OLED產線,一條自用,一條蘋果御用。
期間LGD雖然出了點技術烏龍,第一條產線遲遲不能正常量產,等第二條蘋果御用線試產成功后,已經離當初規劃建廠過了近三年的時間。而且到現在為止LGD搞定了技術問題后,LGD兩個工廠也就可能維持月投片量45K的水平,后續還會不會繼續增資擴產,還要看蘋果的壓力有多大再說。
中國內地在這期間規劃與投建的柔性OELD差不多有十二條,總共投資預算超過了5000億。從真正意義上的爛尾項目來說,坤同也不算是第一家,因為華映華佳彩出現的狀況在坤同前面。
華佳彩在兩岸華映相繼虧損,臺灣華映申請破產后,與OELD相關的工作也就停了下來。明面上沒有說OLED項目停止,只生產a-Si LCD中小屏,但實際上由于財務困難與臺灣技術干部的撤離,華佳彩要讓現有的產線盈利都比較困難。
除華佳彩外,還有類似的是江西井崗山的柔性OLED項目,也是幾經波折之后,仍然停留在畫餅階段,去年底有表示讓合力泰接盤該項目來生產LCD,現在進展也不是十分明了。
事實上,近日也有人傳出,京東方最后規劃的一條6代柔性OLED產線,也可能更改為類似惠科的OLED電視面板產線。
京東方除了中國國內的華為力挺之外,市場上還時不時傳出蘋果手機訂單也將分配給京東方。另外也有風傳三星也將部分柔性OLED面板訂單讓京東方來代工,自己不再擴建產能。
這說明中國的柔性OLED不是沒有競爭力,至少在綜合使用成本上,還是可以滿足下游產業鏈的需求。只是中國的柔性OLED產能擴張實在是太快,快得市場應用沒有辦法跟上產能擴張的速度,或者是產能價值空間滿足不了自由資本市場投資人的想象空間。
相比接二連三的半導體芯片項目,坤同則是第一個被自己“證實”爛尾的6代柔性OLED項目,至少說柔性OLED的市場韌性較強。
不過自從日本與韓國收縮傳統產業投資后,中國的顯示產業市場不再像上一液晶周期那樣缺少技術與人才。據產業界傳出來的消息稱,中國某面板大廠把整條產線骨干給一鍋端開掉了,其中背后的產業背景,則是一大堆韓國裁撤下來的顯示面板廠人員和顯示設備廠人員,都來中國尋找工作機會了。
實際上除了產業人員外,還有一大堆的韓國顯示設備企業,也在中國市場上尋找合作廠商或出售機會,把技術和人員打包送到中國市場上來。
這樣一來,相信未來類似坤同的情形或許還會在各地發生,只不過可能操盤“專家團隊”變成了“國際專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