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布三季度財報后,立訊精密(002475.SZ)便開始火線布局iPhone與AirPods相關業務,目的也很簡單:進一步與蘋果深度綁定,正面應對老東家富士康的“狙擊”。
10月27日,立訊精密發布兩份公告稱,以自有資金向全資子公司立訊智造提供不高于10億元總額度委托貸款,并擬以不超過9200萬美元現金增資立訊印度有限公司。
2天后,立訊精密又發可轉債,擬募資不超過30億元。其中,11億元用于智能移動終端模組產品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包括線性馬達、天線等智能手機核心部件;6億元用于智能可穿戴設備配件類產品技改擴建項目,包括AirPods配件;6億元用于年產400萬件智能可穿戴設備新建項目,包括AirPods擴產。
“智能移動終端模組產品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是通過對設備自動化升級,提高線性馬達等手機部件的產能,更好地開展iPhone代工業務。”一位給立訊精密供應設備的廠商高層告訴數據君,另外兩個擴產項目,也是通過升級自動化設備、加快檢測速度,提高AirPods及相關配件的產能。
立訊精密為何要在短時間內連發大招,忙于技術升級并擴產?
數據君致電立訊精密證券部與相關高層,均表示不知情。
扼制富士康
數據君此前從供應鏈處獲悉,由于立訊精密產品良率太低,無法滿足蘋果需求,因此部分AirPods訂單由富士康接盤,由此,富士康成功切入AirPods代工業務。
“立訊精密AirPods生產有1000多道工序,產品小,精度高,工序多而復雜,所以良率很低。”上述高層道出其中原因。
雖然立訊精密的AirPods產線是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TWS產線,達到40%,但目前仍積極在各個工站升級自動化設備,減少人員,提高產品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產能。“未來AirPods產線最多能實現70%自動化。”高層說。
雖然作為AirPods第一大代工廠,立訊精密今年前三季度表現亮眼,不僅收購緯創、成功切入iPhone代工業務,還凈賺46.8億元,股價漲幅超100%,總市值以1300億元的領先遠超“老東家”富士康在A股上市公司工業富聯。
但整體實力上對比,立訊精密差距富士康很大。2019年,立訊精密營收624億元,工業富聯則為4087億元,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約為12000億元,是立訊精密的20倍。而且立訊精密嚴謹的工廠管理,也是脫胎于富士康。
或可見,隨著富士康率先進入AirPods代工,會加速更多手機ODM廠進入TWS代工,成為行業主導,因此,立訊精密一手升級產線、擴充AirPods等可穿戴產品的產能,穩固AirPods代工龍頭地位;一手發力iPhone為主的手機代工業務,提高手機部件及組裝自動化。
扶持3家子公司
為了降本增效,擴充AirPods在內的可穿戴產品及相關配件的產能,立訊精密大力扶持昆山立訊科技、江西立訊智造這兩家國內AirPods代工廠。
一方面,昆山立訊科技主導實施“智能可穿戴設備配件類產品技改擴建項目”,目前已經構建成熟的連接器與連接線自動化生產線,下一步將致力于智能可穿戴設備配件類產品的垂直整合,為客戶提供更輕薄、便捷、全面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配件產品解決方案,預計達產后,產能將擴大到3519萬件/年。
另一方面,江西立訊智造主導實施“年產400萬件智能可穿戴設備新建項目”,在剛獲得母公司10億元總額度的委托貸款后,又將獲得6億元募集資金擴產,5年內全部達產后,包括AirPods在內的可穿戴設備產能將擴大到400萬件/年,此項目也有助于立訊精密豐富更多產品結構,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一體化服務能力。
除了可穿戴設備,還有以iPhone為主的智能手機代工。
公告顯示,昆山聯滔電子主導實施智能移動終端模組產品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通過加強技術改造與擴產,使得線性馬達更好地應用于智能觸屏手機,此外也有利于立訊精密在智能終端天線領域的發展。預計達產后,智能移動終端模組產品年產量新增7188萬套。
據了解,立訊精密的iPhone代工實施地點主要在昆山緯創,不過,隨著蘋果推動供應鏈往印度轉移,一周前,立訊精密的境外全資子公司LUXSHAREPRECISION LIMITED(立訊精密有限公司)或ICT-LANTOLIMITED(聯滔電子有限公司),擬以不超過9200萬美元現金,增資立訊印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印度立訊”),用于滿足印度立訊廠房擴建及產能提升等相關需求。
截止11月3日收盤,立訊精密收于56.85元,漲0.66%,總市值3977.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