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傳出的消息顯示,由于用于屏下指紋的OLED屏,面板、驅動IC、電源IC都出現缺貨情況,國產品牌手機廠商明年一季度的訂單將砍去二成左右。
此前供應鏈傳出的消息稱,為了跟上蘋果超薄機身的潮流,國產品牌手機廠商明年的新機部署中,有大量的OLED屏下指紋顯示屏機型的公模開出來,可以通用固態玻璃OLED面板和柔性OLED面板,以節省手機的內部空間。
蘋果今年的iPhone12手機,為了保持7MM左右的機身厚度,不惜調整電池容量的舉動,終于讓智能手機行業放棄在大電池容量上狂奔之路,開始重新跟風回超薄機型。雖然在營銷上,續航強迫癥仍然是各大安卓陣營手機廠商宣傳的核心要點之一,包括電池容量、無線充電和快充技術等。
不過除了這些原因外,業界傳出的信息顯示,今年蘋果iPhone的iOS系統為了適配明年的LTPO新型背板技術做出的某些驅動調整,導致有所謂的低亮度“綠屏門”出現,雖然蘋果通過系統升級解決了部分問題,但卻引起了蘋果對面板廠商的品質重視,導致面板廠的內部良率有所降低。這也意味著,三星和LGD的OLED手機面板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
同時,比較確定的是,明年蘋果采用LTPO背板技術的決心比較大。作為三年一大改款的核心機型,蘋果對于明年的iPhone手機硬件做了較大隱形升級,特別是為了適配更多的AR技術和智能視頻技術,蘋果對CPU的運行機制,以及OLED面板的顯示機制,都有很大的變動。
面板界對于LTPO背板很吃產能這件事情早有預料,但在蘋果收嚴面板質量的情況下,LTPO的產能與良率爬升,估計更加困難。
據產業界傳出的消息顯示,蘋果為了確保LTPO面板供應不出問題,已經通過了三星顯示、LGD、京東方的LTPO制程產線技術改造升級方案,與此前三家的設備自主性較大不同,這一次蘋果幾乎要求三家廠商都得按照統一的要求來采購設備和布置產線,并各自派出了一隊協助小組進行配合。
即便如此,三家面板廠還是對明年供應蘋果LTPO面板抱十分謹慎的態度。除了三星明確可以保證產能外,LGD和京東方都面臨較大壓力。
有消息稱,LGD為了確保蘋果訂單的產能,在蒸鍍機暫時沒法到位的情況下,向蘋果申請把原來的E5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升線成LTPO面板產線,以便把這一條原來主要生產智能手表/手環和車用面板的產線,在明年也可以為蘋果供應LTPO面板。
實際上,LGD等于是在對外表達,明年將再也沒有富余的柔性OLED面板供給除了蘋果之外的第三方手機廠商。
目前僅管國內的OLED面板廠商都在盡力往外供貨,但大家在產能與良率爬坡這件事上并不容易,加上外界媒體和消費者時不時炒作一下OLED面板的綠屏問題,更讓這些面板廠對于品質管控和出貨速度慎之又慎。
而出貨稍微順利一點的京東方又把產能轉向更明確的蘋果手機,那么其它廠商事實上又將形成一個連對比樣品都沒有的尷尬境地,只能把眼睛再盯向三星的手機和三星顯示的面板。
事實上,行業里目前擁有產能最多,產能最富余的就是三星顯示,它即是全球最大的硬式OLED面板出貨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柔性OLED面板出貨商。這多年的經營中,實際上除了蘋果之外,供應鏈里多數的廠商都是圍著三星顯示的OLED面板技術在轉。
不過,三星顯示目前也過得并不是很好,在LCD業為盈利艱難的情況下,三星顯示也不愿意放棄其OLED業務的利潤。所以在中國內地面板廠商的OLED價格壓力之下,三星顯示的柔性OLED面板也同樣是往LTPO制程上繼續升級,緊緊拿住自己的高端手機面板訂單和蘋果手機的面板訂單。
甚至對于三星手機自己的低端手機用OLED面板,三星都開始讓ODM廠商采購中國內地面板廠商價格更低的面板,然后用自己的更成熟的軟件算法技術來管控品質。
另外三星顯示自己除了同樣受到蘋果手機大采購的壓力,在驅動IC、電源IC缺貨的情況下,對外供貨壓力增加之外,三星顯示為了避免在OLED手機面板領域與中國內地廠商直接競爭,開始把產能往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監視器等產品應用上轉移,以取得更高的利潤和更有效的產出率。
對于智能手機廠商來說,除了OLED面板缺貨,讓中高端機型的業務受阻之外,前段時間同樣受上游元器件供應不穩定的蘋果,讓供應商提高備貨與庫存水平,也是擠壓其它品牌手機在上游廠商取得更多貨源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蘋果更充裕的訂單份額和較好的交易條件,上游供應鏈廠商一般都會優先保證蘋果的需求,從而減少其它品牌的產能與庫存安排。
當然,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國內地的物聯網AIOT智能周邊產品市場迅速成長起來,如TWS耳機、智能手表/手環、掃地機器人、無人機和大量的智能玩具產品,都在市場上取得了更多的出貨量,也把很多的上游元器件產品給提前消化掉了。
加上今年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市場的復蘇,高清電視機產品的普及速度加快等,都讓消費電子元器件供應持續緊張。
同樣,今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也讓車用芯片的需求大增,而多數廠用芯片廠商都在海外,這些年并沒有多少擴產動作。加上疫情的原因,今年多數工廠的產能都有下降,更加加劇了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在半導體產能上的互相擠壓程度。
據產業界傳出的消息稱,在華為手機因美國政策原因,不得不退出部分5G手機市場后,中國內地的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在與上游供應鏈廠商進行明年產能預測時,都把自己的需求幾乎在往年的基礎上拉高了50%到一倍。包括華為手機自己以及分離出來的新榮耀在內,再加上國內幾大排名靠前的品牌小米、OPPO、vivo等,都把自己明年的產能預估在億部以上,甚至有幾家對供應鏈表示明年要出貨超過2億部。
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些廠商都得到上游供應鏈十分相似的回饋信息:一是產能不夠,二是價格要漲。
事實上,不僅是半導體芯片的價格要漲,芯片上游的原材料、設備與制造設備的原材料價格,都已經漲了起來。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很多國家都開始在基建上補齊自己的短板,導致基礎材料的價格一再往上提升。
而且由于全球政治因素,碳中和目標壓力越來越大之下,所謂清潔能源的不穩定電力供應,如光伏、風電等市場今年再次激活,為了讓這些電力供應穩定,需要大量的電力控制元件與電子存儲元件配合,這些電力才能并網使用。
光伏與風電等基礎設施的市場激活,影響最大的就是與消費類電子相關的半導體原材料和結構材料兩項上,因為它們的產能增加一點點,就可以吞掉大比例消費電子行業材料供應額度。
不管怎么樣,上游供應鏈的市場配置平衡打破之后,一場由OLED面板缺料開始引出的全消費類電子行業上游供應失衡局面,已經擺在了中國內地消費類電子產業界面前。而能不能理順這一切變化,將是明年中國內地消費類電子行業有沒有利潤,甚至還能不能活下來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