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統計,中國大陸加工的各類終端電子產品如電視、顯示器、筆記本、手機等產量已占全球50%以上的份額,電子產品對外的出口和消費潛力巨大的大陸市場對拉動觸摸屏產業的發展非常明顯。得市場者得天下,大陸市場始終都是全球觸摸屏企業不可忽視的戰略要地。
隨著全球顯示面板產業重心逐漸轉移到大陸,作為上游的觸摸屏產業重心近幾年也加快轉移到大陸的步伐,臺灣曾作為全球主要的觸摸屏產區,其份額正逐漸下跌,而大陸觸摸屏企業憑借著大陸市場的有利因素,擴張勢頭迅猛,全球市占比不斷增長。
目前,臺灣仍為全球最大的觸摸屏出貨地區。預計在2013年全球觸摸屏出貨量市占比重,臺灣地區約占36%,而韓、日各占16.3%、10.5%。而大陸觸摸屏產業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全球市占率快速提升,預計2013年將達到33.5%。隨著觸摸屏產業全球制造重心的轉移,大陸的觸摸屏出貨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超過臺灣,成為全球觸摸屏出貨量最大的區域之一。
2013年全球各區域觸摸屏出貨量市占比預測
全球四地觸摸屏產業憑借各自的優勢,掌握全球產業鏈話語權。其中,臺灣廠商擅長量產、韓國廠商技術領先,而日本廠商則掌握著觸摸屏上游關鍵材料、大陸廠商依托巨大市場攻城略地。
產能快速提高的本土觸摸屏廠商
觸控面板生產垂直整合是行業發展的趨勢,相比大陸觸摸屏產業,臺灣早已完成了觸控面板生產垂直整合(從上游包括玻璃基板、PET薄膜、ITO靶材、光學膠等,中游包括ITO玻璃、ITO薄膜和IC等組件,下游為觸摸屏模組)。而大陸觸摸屏產業從今年才開始進行大規模地垂直整合,從大陸觸摸屏產業鏈分析,大致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上游是ITO玻璃,各種膠材、ITOfilm、控制IC等原材料供應商,除了玻璃基板、ITO玻璃、ITO薄膜國內有少量供應商外,其它都需進口,包括PET-film和大部分玻璃基板,主要技術也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沿產業鏈自上而下,利潤空間逐漸被擠壓,大量利潤被上游廠商攫取。國內ITO導電膜生產廠商為萬順股份和歐菲光;中游是觸控面板制造和觸摸屏組裝廠商,下游則是不同類型產品整機制造廠商。大陸觸摸屏企業大多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競爭激烈。
目前,大陸生產觸摸屏的廠家兩三百家(包括臺灣在大陸投資的生產廠),電容式觸摸屏廠商大多都是從電阻式觸摸屏廠商轉來的,如華睿川、瑞陽、北泰、晨興、點面、合力泰、歐菲光、健創。一開始就有能力生產電容屏的大陸廠商如信利、BYD、中華意力及中南維達力等幾個廠商。另外一部分是從LCD面板、液晶模組廠商涉入觸摸屏領域的。
由于大陸本土觸摸屏企業在技術和產能方面的不斷提高,終端品牌廠商如中興、華為、三星、LG等巨頭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搶占市占率,開始把觸摸屏訂單轉移本土配套企業。目前,毆菲光、宇順電子、萊寶高科、超聲電子、長信科技等觸摸屏廠商產能較滿,訂單充足,臺灣觸摸屏廠商的大量訂單也隨之轉移到大陸觸摸屏廠商生產,大陸觸摸屏企業間的垂直整合、并購也加快了這一進程。
隨著大陸觸摸屏企業開始掌握源頭技術,特別是歐菲光,在新的觸摸屏技術MetalMesh上的全面布局,涵蓋了上、中、下游。針對臺灣NB品牌商,歐菲光來臺推銷其MetalMesh產品,鎖定在14英寸觸控面板,相比主流單片式OGS觸控面板報價再低3~5%,貼近現行的GFF薄膜觸控,讓臺灣OGS觸摸屏企業感到不小的壓力。除了歐菲光,還有蘇大維格(SVG)也提出了自家的大尺寸透明導電傳感膜(pTCF)。
大陸與臺灣廠商的價格戰
2013年無疑是觸摸屏市場的行情年,電容觸摸屏通過前兩年安卓系統的培育,在安卓系統上升到市場80%的份額以上的情況下,出貨量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50%左右,即使現在觸摸屏市場不景氣下,需求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
可就在這么好的行情下,電容觸摸屏的價格卻被腰斬,幾乎不到年初價格的一半。主要原因是觸摸屏行業價格大戰。蘋果轉向In-cell觸摸屏,按道理來說,得利的應該是OGS觸摸屏。然而OGS觸摸屏在HTC、諾基亞和大陸二線品牌產品上表現糟糕,它貴族式的價格讓更多的廠商跟隨三星,轉向了厚度和重量優勢相差不多的GF電容觸摸屏。受此影響,大陸G+Fsensor陣營廠商順勢力崛起。
去年以前紅火的GG電容屏行情,造成G+Gsensor陣營的臺系廠TPK和勝華主動擴產。而iPad的瘋賣,也終于讓日系電阻屏廠主動加入到G+Fsensor的電容觸摸制造中來。但是去年底蘋果發布iPhone5手機突然轉向In-cell觸摸屏,并且iPad的G+Fsensor訂單也全下給了日本企業,讓臺企的產能一下子空置下來。臺企為了保住這些產能,只好西進大陸,爭奪中華酷聯的訂單,直接挑起兩岸觸摸屏行業價格戰。
在此之前,大陸G+Fsensor電容觸摸屏的主要材料如Pet、ITOFilm、膠材等,從日、韓、臺進口,而日、韓、臺廠商為了保住原來蘋果、三星、諾基亞、HTC等當時國際一線品牌大廠的訂單,配額給大陸廠商的觸摸屏用材料數量有限,價格居也高不下。當時大陸廠商萬順ITOFilm導電膜實現了量產并商用化,一下子把原材料的供應缺口給補上,并且把價格也拉下三分之一,給大陸G+Fsensor陣營的廠商有了降價的空間。
大陸觸摸屏行業領頭羊歐菲光大力擴產,在市場競爭中充當價格屠夫角色。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與中華酷聯結成攻守同盟,擴產G+Fsensor產品。為了打壓臺企的OGS觸摸屏,把原來就低于臺企的價格,再降三成,并且通過大量挖角臺企技術管理人員,把臺企青黃不接的人才儲備掏了個底朝天,以反制臺企。
臺灣觸摸屏企業在此次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首先是牧東,由于經營陷入困局,不論是產能、技術在產業中均居于下風,牧東將主要生產基地完全出售,等于是把觸控設備、業務完全出售,只剩下在臺北的總部。接著是F-TPK宸鴻于11月宣布其現有新竹廠3.5代線及4.5代線所有運作暫時全面停止(停產)。這說明它即使在收到蘋果念及舊情的第五代iPadAir以及第二代iPadmini的安慰訂單下,仍是舉步艱難。
最后是勝華、接口,今年前三季仍各自交出每股虧損3.16元、1.61元的成績。洋華尚未公布第三季財報,不過上半年每股也虧損0.15元。其中,勝華決定自四季度開始,臺灣環中廠、大陸東莞廠兩條舊生產線停工,每個月可節省至少1.5億元的廠務固定成本,這也是繼宸鴻旗下達鴻本月初宣布新竹廠停產以來,第二家宣布關閉產線的觸摸屏廠商。
臺系觸摸屏大廠的逐漸衰弱,表明了臺灣觸摸屏產業也正在萎縮。在大陸觸摸屏產業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全球觸摸屏產業制造重心將轉移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