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華為對外宣布了2021年的五大發展戰略,最大的亮點是要跟北汽、廣汽、長安三家汽車集團成立三個汽車子品牌。
7天后,2021上海國際車展開幕首日,塞力斯正式發布了華為智選SF5車型。共計推出兩款配置,分別為兩驅21.68萬元、四驅24.68萬元。
17天后的4月28日下午3點,深圳滂沱大雨,深鐵皇冠假日酒店大宴會廳只有華為汪意革有點低沉的聲音。
“如果智能化程度足夠高,智能汽車會變成移動的智能移動空間,這個空間就相當于是第三空間。”
“基于汽車載體可以延伸出很多產業,所以智能汽車為什么現在受這么大的關注,因為未來的想象空間太大了,所以引得各種資本市場投入熱度也非常高。”
“華為聚焦在中間層,做智能駕駛的計算平臺。我們跟很多伙伴進行合作,通過標準和協議,跟算法伙伴進行合作。算法伙伴基于我們的平臺,開發不同應用場景的算法。”
“華為通過平臺化、標準化,通過產業鏈精細化分工,提升產業鏈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通過應用算法軟件的生態化,最終跟車企達成更深度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迎接智能駕駛汽車新時代。”
華為汪意革在“2021全球自動駕駛技術高峰論壇”演講的主題《平臺化標準化,共贏智能駕駛新未來》,讓本來想去衛生間的嘉賓都頓足了。
十幾天后,華為汽車概念股再度掀起漲停潮。潤和軟件單日大漲20%,長安汽車拉升封板,累計漲幅達28.37%。
分析人士認為,華為加速汽車智能化發展步伐,更是汽車供應鏈的鯰魚,目前主流車企已充分認識到未來發展趨勢并進行了積極轉型,接下來比拼的是轉型速度和研發實力。具有較強研發實力和靈活的組織架構能力的車企將具有更強競爭力。
基于華為汪意革的演講內容精彩,觀察君最終決定以速記為主,稍做編輯。
第三空間
汪意革: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跟大家講的題目是《平臺化標準化,共贏智能駕駛產業新時代》,特斯拉在前面智能駕駛起步比較早,但在這一塊上,中國和美國沒有太大的差距,這點上我們應該有技術自信。
我們總是把智能汽車很容易地跟智能手機進行類比,雖然不太恰當,但恰恰是普通人,如果沒有接觸這個行業的人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傳統的汽車你會發現,用車成本和便利性非常差,一天24小時,上班一小時,下班一小時,剩下的22小時車就停在車庫,單車使用成本非常高,主要是機械的結構,就像功能手機,只能發短信打電話。
我們暢想未來,如果智能化程度足夠高,智能汽車會變成移動的智能移動空間,這個空間就相當于是第三空間,基于汽車載體可以延伸出很多產業,所以汽車為什么現在受這么大的關注,跟這也強相關,因為未來的想象空間太大了,所以引得各種資本市場投入熱度也非常高。
我們把以前的機叫做功能機,現在到了智能機,跟功能機相比,好像不是一個物種,它帶來哪些變化呢?主要三大方面的變化:第一新技術的迭代,智能化之后,會面臨芯片越來越多,算力越來越大,還有車載操作系統,高安全、高可靠、低時延等等。產業量來講,剛才提到華強北,華強北是功能機產出的地方。功能機時代的時候,只有鍵盤、小屏幕,智能機的時候有配套的大屏幕,沒有鍵盤了,產業鏈完全變化了。
還有前面嘉賓說到攝像頭,以前的功能機很少,可能就幾個超聲波雷達,智能機的時候,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分辨率,都發生極大的變化,這些都為整個產業鏈造成很大的沖擊,會影響。如果迎合這種趨勢,讓更多人參與進來,趕上這個時代,也是在座的每位嘉賓思考的問題。另外也會帶來整個商業模式的創新,傳統汽車就是一錘子買賣,到智能駕駛的時代,玩法就變得多一些,想象空間也更大。
功能車時代也有智能的功能,輔助駕駛功能,ACC、AEB的功能,它有個壞處,就是計算、感知、傳感器是單獨的,比如ACC功能,但這個沒法跟其它功能復用,復用程度極低,導致資源分散,效率低下,成本并不便宜。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分布式的架構沒法向更高級的智能駕駛演進,將來會形成一個集中制計算的架構,把計算方面進行集中化,集中化之后的好處就是所有部署的傳感器可以共用,共用完之后就基于集中的計算資源和數據,可以做疊加不同的功能,功能也分兩個層次,包括ADAS的輔助功能,也可以疊加技術成熟之后,更強大更高級的自動駕駛功能,就具有長期的可演進性,從綜合成本來看,其實它會比分布式的煙囪式的架構更有成長的優勢。最重要的是具備OTA持續演進的能力,就像智能手機一樣,可以安裝不同的APP滿足不同的日常需求。將來的功能汽車,如果還是采用分布式的計算架構,就沒法實現這種功能,不可能說一個車買到了,安裝多的傳感器,后裝不可能,只有前裝,資源復用化,才能達到功能常用常新,類似于智能手機這種效果。
顛覆性變化即將發生
隨著技術的迭代和產業鏈的更新迭代,跟主機廠的合作關系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可以看到,目前絕大汽車生產功能汽車的時候一個交互模式,從原件的采購,到集成,到交付,車企的主要作用是集成和需求定義,就是這個車面向什么樣的用戶群,價位多少,主要有哪些功能。基于這往下一層層分解,形成成品,最終賣給消費者。
帶來個問題,第一個車企自身沒有技術,它只是產品定義者和產品銷售者的角色。同時現在汽車領域比較知名的企業,他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同質化非常嚴重,博世能賣給廣汽,一定也能賣給北汽,這個在汽車功能上就沒有太大差異了,同質化非常嚴重,所以導致國內汽車競爭都處于軸距、顏色、外觀這些不太重要的地方,而在核心能力上沒有太大的競爭力。
未來智能汽車的時候,整個產業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車企還是產品需求的定義,定義者也可以跟合作伙伴一起來。同時可以掌握一部分核心能力,我后面會展開。
基于這個模式,就可以使得甲方跟乙方的關系發生變化,需要集合整個產業鏈的各環節,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智慧,來把這個產業定義清楚,技術落地好。
而且這個過程當中,因為大家可能知道,一臺車從設計規劃到銷售成品,基本上是一年半到兩年,如果中間發生了供應商的變化或者合作伙伴的變化,回過頭來再重新更改的時間成本非常高,現在汽車產業競爭非常激烈,火爆程度大家應該有所感覺了。除了特斯拉之外就是華為了。成本非常高昂,所以在伙伴關系的選擇上,是非常考驗雙方的戰略合作誠意和眼光。一旦一臺車技術方案顛覆,很快在競爭中會落后于其它車企,所以市場機會非常棒,但時間的代價也非常殘酷。
華為公司是致力于ICT技術的公司,隨著這個產業剛開始,包括2018年開始,我們開始做中央計算平臺,所謂的MDC,就是移動數據中心,我們以前做IT產業比較多,數據中心的概念比較清楚,就是集中式機房。集中化之后,還有一個觀點要表達的就是整個智能產業非常復雜,在業內除了個別的,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在做所謂的前瞻,從上到下全部打通的方案以外,整個地球上很少有公司能整個端到端打通。我們整個產業要想往下發展,并且質量和效益得到提升,只有平臺化和標準化,做好產業分工,來提升效率。
我們作為中間的計算平臺,要跟傳感器對接,甚至包括雷達、毫米波這些,甚至跟網絡進行對接,我們就會支持標準的協議,我們把這些協議標準化之后,我們作為計算平臺,可以跟業界所有的主流攝像頭廠家進行對接,這樣極大地降低項目的耦合成本,對車廠來講,也有更靈活的選擇空間。
對上層,因為上層應用,我們公司也是技術能力有限,上層的L2、L3,這是對乘用車,商用車也比較復雜,跟乘用車的產別很大。乘用車就是要離馬路牙子遠一點,但位于商用車來講,比如清掃車來講,就要沿著馬路牙子走才能掃地,所以不同車的算法差異非常大。像這種場景差異性太大,我們就會把平臺本身的能力開放出來,供上層不同場景的合作伙伴或者算法公司來做,每個人做自己擅長的地方。
六大模塊
上面我們又做了一個功能軟件平臺,這一層什么意思呢?不管是乘用車還是自動駕駛,都離不開感知、融合、定位、決策、規劃、控制。我們可以想得更細,我們這六大模塊也有很多公司有自己不太擅長的地方,比如感知層,可能很多公司比較擅長,跟攝像頭相關的,甚至人臉識別等等,AI公司比較擅長。在決策規劃控制,AI公司并不擅長,主機廠比較擅長。所以打開來看,每一塊都可以把它標準化,然后同時促進他們之間的解耦和競爭。最終實現的目標就是通過我們這種平臺化的思路,促進整個產業生態的快速構建,最終實現硬件可替換,包括雷達、攝像頭可替代,包括平臺也可以替代,也可以用別的廠家的。軟件可升級,現在智能汽車都要支持OTA的能力,即插即用,無論換成別的廠家傳感器,都可以快速適配。
剛才講了自動駕駛上層算法的核心就是感知、融合、定位、算法、決策、控制六大模塊,每家公司有自己擅長的地方,我們可以進行插件化,比如感知、算法,包括人臉識別,在國內有“AI四小龍”,但每家可能做的不完全一樣。定位上也有很多公司在做,如何擇優使用,需要進行差異化或者分層解耦的工作,而且我們根據眾多客戶的交流,他們也在這一塊進行適配,組織架構才決定系統架構,而不是反過來。如果真正面向智能汽車研發的汽車,應該往這個方向靠,把算法進行解耦,同時把感知融合和定位,這個可能偏AI和IT一些,決策規劃控制更偏傳統汽車控制類的,可能差別比較大,創業公司的聚焦點和優勢也各不相同,進行分開的處理。這樣對車企來講,它的好處就是聚合整個智能駕駛產業鏈生態上的技術精華為我所用,真正降低成本,最終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智能駕駛功能和體驗。
子模塊公司怎么來呢?現在創業公司也特別多,高校,整個汽車產業,車企里面的研發部門,都在這一塊積極投入,只要把一個地方做好了,比如感知層,現在在國內非常成熟,智能駕駛不只是決策,還有紅綠燈識別,行人識別,雨天、大霧各種惡劣天氣下的適應性,每個點做得足夠好,在這個地方都有很大的機會。而一家公司想把每種情況做好,難度很大。我們希望通過平臺跟應用解耦,軟件跟硬件分離的思路,并且以平臺化和標準化的思路,拆解得足夠細,使整個產業鏈每個伙伴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并且聚焦在自己真正擅長的地方,把整個產業鏈快速搭建好。
制訂系列規范
同時現在業界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傳統的汽車還是有很多標準的,尤其是像奔馳寶馬,他們經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歐洲形成了完善的汽車生產流程和標準,包括技術的標準。但是在智能汽車時代,每家的技術路線不一樣,都有自己的一套,這個在我們看來,是一種產業的碎片化,不利于整個產業更集中高效的向前發展。像華為比較擅長的通信領域,2G、3G、4G、5G都有國際標準,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國際標準,大家共同做得更好,提供更好的技術和質量。如果一個新的產業沒有標準,就很容易碎片化,都會被撕扯,不利于聚焦,也不利于技術進步和產業成熟、成本的降低。
我們跟業界很多標準機構,包括國家級的標準組織聯合制訂了一系列的規范,軟件平臺規范、功能安全等等,只有制訂更好的標準,產業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給大家播放一段我們4月18號發布的最新一款產品的最新視頻。
這是我們發布的目前整個業界里面迄今為止算力最像的,以及量產最強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域控制器,大家也看到過其他的友商或者國外公司,也會發布更高算力的芯片。還只是PVG,我們不跟PVG比較,我們只用現貨來比較。
這是我們華為MDC,覆蓋不同智能駕駛應用場景的系列化產品,MDC810、610、210、300F,最終走量的大部分是在210和610,因為L3級別的自動駕駛可能是未來高端車型主流的配制。
具有四大領先優勢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統一的平臺架構,系統化的硬件,全場景覆蓋。同時我們這些產品都是通過安全認證等級的。我們也跟云端,包括算法更新等等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同時跟V2X也有一定的接入能力。另外硬件接口標準化。
推動者和發起者
生態是整個產業發展重要的環節,華為是中國自動駕駛產業重要的推動者、發起者,我們實現了三大計劃,產業面臨的三大問題:技術成熟度、人才稀缺性,成本和價格不是現在要考慮的因素,就跟特斯拉一樣,我們的目標,L2+L3以上的自動駕駛,價格肯定不會便宜,因為汽車工業是靠規模化來盈利的,規模化才能降低成本,目前來看,整個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可能未來至少要三年左右,才能形成規模化,但目前來講,很難規模化,所有的成本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很難攤薄成本,如果現在用低成本的方案,搞定高基本的自動駕駛,這可能要打個問號,這是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
這是解決人才問題,我們在高校有一個扶持計劃,我們每年會向國內知名高校211、985,免費贈送設備,供學生或者教授進行開發和學習MDC。國內有很多,比如下個月舉辦的智能汽車大賽,我們也會贊助。同時對商業合作伙伴進行技術賦能。同時產業的標準政策類,除了標準問題以外,法規也是一個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之一,我們也在積極參與,也在進行車路協同的嘗試、測試、認證。
我們也組織專家資源,為伙伴和客戶進行賦能和培訓,我們累計為30多家車企客戶,覆蓋了國內所有的主流廠,還有眾多的生態合作伙伴,累計上千人次的線上線下賦能培訓,快速掌握MDC使用。
這是我們的合作伙伴,基于MDC打造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還有元戎啟行的商用車,無人配送的作業車,還有易控智駕的無人礦卡。礦山現在面臨的很大問題是招司機招不到,因為第一個環境比較惡劣,第二是對駕照要求比較高,因為車比較大,不是開小轎車的駕照,所以司機非常難招。第二安全隱患也很大,如果用智能駕駛就能真正解決這些礦山的痛點。如果智能駕駛做的方案比較高一些,就不僅僅限于白天了,晚上都可以挖礦。第二能真正解決成本,因為能代替人,解決安全隱患的問題,技術真正給傳統產業帶來新的價值。
最后總結一下,華為聚焦在中間這一層,做智能駕駛的計算平臺,我們跟很多伙伴進行合作,通過標準和協議,跟算法伙伴進行合作,算法伙伴基于我們的平臺,開發不同應用場景的算法。總結來看,我們通過平臺化、標準化,通過產業鏈精細化分工,提升產業鏈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通過應用算法軟件的生態化,最終跟車企達成更深度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迎接智能駕駛汽車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