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爆發,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涌入到這一虛無飄渺的產業鏈中尋找承在感。
然而本該為元宇宙狂歡的Micro LED顯示,此刻卻十分尷尬,因為確實是對未來的前景看得見,但卻摸不著——因為量產技術中的關鍵環節:巨量轉移技術還拿不出手來!
近期行業傳出的消息稱,由于Micro LED電視的生產難度太大,不但推遲了相關產品的上市時間,而且還取消了性價比較低的70英寸產品。三星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接受訂制化Micro LED產品的廠商,把Micro LED產品作為奢侈品推向市場,以占領市場先機,并達到技術迭代驗證的目的。
另外蘋果在與三星顯示終止研發雙層OLED顯示面板后,近期再次傳出蘋果又拿出了修改后的量產方案跟三星顯示和LGD商討雙層OLED顯示面板的量產可行性,蘋果希望能在iPad產品上來驗證雙層OLED技術。
不過歐美市場上一直風傳蘋果希望能在Mini LED背光源成功的基礎上,把iPad的顯示屏過渡到Micro LED顯示技術,并且蘋果為止一直在市場上尋找與Micro LED技術相關的企業進行合作,或者直接收購,蘋果也已經收購了多家聲稱掌握了Micro LED重要環節制造技術的企業。
但實際的情況還是讓行業比較失望,因為在行業期盼以久的VRAR頭盔或眼鏡上,蘋果的Micro LED技術團隊仍然沒有拿出可行的方案出來。
蘋果在臺灣設有Micro LED的量產工藝孵化據點,顯示驅動與畫質優化主要跟日本索尼合作,并且也讓索尼尋找第三方為其匹配Micro LED顯示器件,但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達到量產化要求。
Micro LED的量產環節,目前從磊晶到封裝都沒有什么問題,不然三星也不會往市場上推出面向企業和面向個人定制的產品。
而且不管是蘋果,還是其它顯示企業,都發現只要Micro LED的分辨率或PPI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讓單顆LED芯片的工作區間落在最合適的低電壓、低電流范圍內,Micro LED的色彩校正與補償其實可以很簡單實現。這對于ARVR微型顯示來說,可能意義不太大,但對于Micro LED顯示器或電視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然而困擾行業進入量產環節最大的困難,就是如果把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顆的Micro LED芯片,從小小的幾寸晶圓上面,轉移到Micro LED顯示屏的驅動基板上去,也就是所謂的巨量轉移技術。
實際上,顯示行業這兩年快速沖刺Mini LED背光和直顯技術與產品商用,也是為了過渡到Micro LED顯示技術做準備。
然而即便是在尺寸較大,作業環境相對寬松的Mini LED背光和直顯領域,目前仍然還是采用行業最古老的單晶單顆拾取植晶工藝。
所以行業里面對幾千顆或上萬出頭數量的Mini LED芯片植晶作業時,還能通過增加自動化機臺來提升量產速度,形成批量產能。
但在Mini LED直顯部分,則跟Micro LED電視一樣,只能承接一些面向商業用戶或定制化個人用戶的少量訂單,無法形成批量產能。
目前市場上的巨量轉移技術主要有靜電、磁力、或輔助材料的粘力,以及幾何定位四種方式。前三種利用排斥與吸引的作用力轉換,或輔助材料粘力的提升與消除來實現批量芯片的吸附、對位與釋放;后者則通過把芯片切割成幾何異形,再混入到流體中,不斷沖涮蝕刻有同樣幾何形狀空穴位置的基板,讓芯片填滿基板上的空穴來完成巨量轉移環節。
不過從行業現有的研發狀況來看,還沒有哪一家有正式的量產設備上市。如果從Micro LED顯示屏的樣品展示,或從ARVR頭盔眼鏡的量產算起,到現在快五、六年了,不管是ARVR頭盔眼鏡產品,還是Micro LED顯示技術,都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技術突破,行業技術基本上處于原地踏步狀態。
這讓初期可以不計成本研發的蘋果都束手無策時,元宇宙的狂歡,Micro LED也只能沉默以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