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雷軍宣布造車,花100億注冊了新公司。
9月28日,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星紀時代”)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軍手機領域。
做手機的忙造車,做汽車的入局手機,這是否算是進入了跨界“內卷”?
這次,吉利不僅要做手機,還要做高端手機,定位是全球市場。
9月26日,星紀時代剛剛成立,最大的股東是李書福,法定代表人是沈子瑜,沈子瑜此前曾于國內汽車車機頭部玩家博泰擔任高管,加入吉利后受到重用。
李書福這波造手機的速度,顯然要比雷軍造車的速度快很多,那么吉利進入手機行業有什么優勢和挑戰呢?
吉利造手機的優勢
2018年,大疆CEO汪滔表示,現在的這種手機產業,就是套了一層互聯網的皮,其實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小家電產業,甚至還不如一個做空調的公司門檻高。
砸過冰箱的羅永浩也說,“我們都是方案整合商,都是采購一批零件進行組裝的組裝廠。”
綜上,具體要做什么手機,就看手機廠商的定位以及用戶的需求,然后搞好上游供應鏈關系就行了。
這和汽車制造商如出一轍,對供給端嚴重依賴,汽車上缺一個芯片或配件,就會直接導致產品交付失敗或者延期。
所以,對于常年在汽車行業混的吉利來說,對于如何搞好供應鏈已經早有一套方法,根本不用擔心造手機的問題。
而且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個性消費的升級,用戶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已經成為依賴,更加高檔、更加智能的手機發展前景仍然可期。
吉利一進入手機行業就定位高端,這正是在設計、研發、高端智能制造等領域有長期積累經驗優勢。
吉利造手機的挑戰
吉利造出手機不用擔心,但是怎么賣出去是個問題。
如今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日趨飽和,目前三星、小米、蘋果、OPPO、vivo前五大手機廠商占據了70%左右的市場,馬太效應極其明顯,留給小廠商的生存空間已經非常小了。
當下席卷全球科技行業的“缺芯潮”仍未退去,吉利說要做高端市場,而高端零部件的缺貨程度是更加嚴重的。
格力、海爾、海信、長虹、TCL都造過手機,當年也興起了一波跨界造機潮。但是就算是格力,有董明珠這樣的免費廣告牌,發布了6年,也沒濺起水花。
這說明了,手機的進入門檻雖然低,但是人們對跨界手機品牌的認可度是個大問題。畢竟手機依靠的光環是“科技”,格力作為一個空調廠商生產的手機,就算“掌握核心科技”,那也用不到手機上。
吉利雖然收購了無數的公司,掌握了很多的核心科技,但那畢竟是汽車領域的,吉利的光環能否借用手機上,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李書福背后的用心
汽車跨界造手機,特斯拉之前也做過。
今年初,馬斯克宣傳過特斯拉概念手機——TeslaMODEL π,可以用太陽能充電、挖礦,最重要的是可以連接星鏈系統,并且手機與特斯拉綁定后,可以遠程駕駛汽車和控制特斯拉上的火焰噴射器。
都說現在是“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但是軟件需要一個載體。相比把軟件定義在車身上,把軟件定義到人手一部的手機上,豈不更美。
這么看來,吉利的手機路線也出來了。甚至可以這樣說,車企造的手機,只不過是把車內的顯示屏和方向盤拿出來,搬到手機上,然后把汽車變成一輛遙控車。
李書福表示,“手機是快速迭代的隨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件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
如果說5、6年前家電企業入局手機的潮流是一種后知后覺,那現在銷量慘淡的格力手機仍堅守6年,似乎已經說明了,物聯網的入口–手機,這是一次不能敗的戰役。
現在吉利的這個動作顯然有了更多的緊迫性。在未來物聯網市場,這可以說是最具前瞻性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