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的代價是液晶產業長達10年的虧損。十年間,有些液晶企業頂不住壓力轟然倒下,有些液晶企業做起來了,甚至成為了中國整個行業發展的推動者。中國形成了北有京東方、東有中電熊貓、南有華星光電的局面。
結束了漫長的陣痛期,中國液晶企業正站在扭虧為盈的拐點上。
然而,似乎正漸入佳境的中國液晶產業卻開始受到爭議。反對者將液晶產業看做步光伏后塵的夕陽產業,炮轟其“過剩”產能,看空其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液晶產業在全球來看都將是最有發展的產業,產能不僅不會過剩,反而將供不應求。從國內看,虧損的陣痛打下了未來贏利的基礎,中國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液晶第一大國。
CEI:從2003年中國大陸企業開始擁有了液晶面板生產線至今,已整整十年。用幾個詞形容這十年你怎么選擇?
歐陽鐘燦:如果用幾個詞語來形容這十年,那就是引進、消化吸收、創新、人才、后來者居上。中國起步并沒有日本、韓國早,但目前已超過日本,這也就是后來者居上。當然,后來者居上這一結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
目前,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成績已經讓日本和中國臺灣非常羨慕。一位日本記者就曾感慨,當2015年中國大陸的9條8.5代面板線都建立起來,中國大陸產量將占全球的30%,并且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而以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生產線將變成老舊過時的生產線。
而對于較早投產的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來說,如果想建立更高技術的面板線,需要將之前建立的生產線毀掉重建,如此一來成本要求非常高,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寧愿在中國大陸投建新線,也不在本地區投建的原因之一。
CEI:這十年我們的液晶產業確實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也經歷了一個虧損的陣痛期,對于液晶面板產業漫長的虧損期,你如何看?
歐陽鐘燦:電子行業的發展是逆水行舟。如果只為了賺取眼前利益,不去發展規模,那么很快就會被淘汰下去,比如龍騰光電,至今仍然只有一個5.5代線,其產量占比已被后起之秀華星光電、中電熊貓遠遠超越,如果所有企業都不去發展規模,那么中國的液晶顯示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說,這個虧損期是為以后的贏利打下基礎。前十年的虧損對液晶企業來說很艱難,但更展現出魄力。
跟包括日本、韓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爬坡期,這個時期中國大陸用了十年。以京東方為例,之所以京東方可以發展成為目前液晶顯示的龍頭企業,與前幾年的虧損不無關系,因為其虧損的原因是向前投資,當時如果不投資建新線,很可能就會衰落下去。如果整個行業都不持續投入,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有可能會重蹈集成電路產業的覆轍。目前我國每年要花掉1700多億美元去進口集成電路,這個數目已經超過石油和鐵礦石的進口金額,原因就是中國的集成電路規模沒有發展起來。
目前的好消息是,中國大陸的液晶顯示已經在國際上有了話語權,京東方、華星光電從今年開始也贏利了,企業已經走到了贏利的拐點上,京東方今年上半年就贏利8億多元。如果我們把此后的盈利和之前的虧損做個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虧損其實是微不足道的。
CEI:液晶顯示的前景如何?有人說液晶將會被OLED所取代,你認同嗎?
歐陽鐘燦:OLED如果要取代液晶,那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甚至在我看來,液晶顯示仍然是在新型產業中最有前景的一個。被譽為工程界諾貝爾獎的美國工程院德雷柏獎,2012年頒發給研究液晶顯示的4位科學家,包括我在上世紀80年代的合作伙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HELFRICH以及已研究液晶顯示50多年的瑞士人馬丁·沙特,這表明液晶產業正受到全世界關注以及認可。
其實,液晶將被取代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息。在液晶顯示出現之前,筆記本所用的顯示屏幕不夠便攜,人們攜帶筆記本需要用小籃子提著CRT顯示器。隨著PC的普及,平板液晶顯示應運而生并得到長足發展。而當人們想要將液晶應用于電視上時,卻發現屏幕無法做大,最多在32英寸左右。于是,業界便有聲音唱出以霓虹燈為原理、可將屏幕做大的等離子顯示器(PDP)將取代液晶顯示。然而,目前液晶已經有了8.5代線,玻璃(1432, -2.00, -0.14%)基板面積是2米×3米,做出的電視屏幕已可達到110英寸,甚至夏普的10代線可加工3米×3米的巨大玻璃基板,如同一面墻一樣大,而傳說會取代液晶的PDP產業也卻正在走下坡路。
我不敢說OLED一定不能取代液晶顯示,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它能夠成為新一代領銜產品,也是比較遙遠的一件事。
OLED有兩個難以解決的難題:一個是屏幕的壽命不長,另一個就是良品率不高,原因是它需要有3倍于液晶顯示屏的光刻與蒸鍍工藝過程,過早衰退藍色缺陷容易導致暗點叢生。目前,OLED的良品率在30%左右,而液晶的良品率則達到95%左右。這就必然形成OLED價格高的問題,以55英寸彩電為例,液晶屏幕的只需要1萬元左右,OLED要1萬歐元左右。
事實上,目前也有一些OLED屏幕被用在手機上,比如三星[微博]。由于手機是時尚產品,更新換代較快,人們也不會一天十幾個小時盯著屏幕,所以壽命等問題影響并不是很大。但其實,目前人們買OLED屏幕和液晶屏幕的手機,差別只在于人們的心態,類似戴的是鉆石項鏈還是水晶項鏈,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然而,與手機不同,電視是一個實用產品,人們可能一天十幾個小時觀看,也不會兩三年就淘汰掉,因此對于壽命的要求較高。
在質量問題上,我最近被邀請到一家著名的國外企業參觀,一個55英寸的OLED展覽屏幕藍色缺陷明顯,據傳,如2年內不能解決這一問題,該公司便將退出OLED領域。
CEI:你認為中國液晶面板產業是否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歐陽鐘燦:目前,產能肯定是不夠的,因為迄今為止全球生產線都是滿產的狀態。尤其是近年來,平板和手機快速發展,對液晶顯示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蘋果用的是夏普的屏幕,三星由于押寶OLED,自己液晶的產能已經不夠了,進口了一部分京東方的。從電視屏幕上看,液晶電視在中國還是一個很大的盤子。日本曾在2011年關掉模擬電視,將CRT顯示的電視全部換成了數字液晶電視,一度刺激了當時液晶電視的高速增長,2010年日本液晶電視銷售量達到2000多萬臺。在中國,仍有很多家庭在使用CRT電視,中國曾預計2015年將模擬電視關掉,現在又推遲到2020年,那么從現在到2020年左右這段時間,將有一批購買液晶電視的風潮,液晶產業僅僅在中國的內需就十分可觀,一定會為政府最近提出的利用電子信息消費拉動內需作出貢獻。更何況,在建設完畢9條8.5代線之后,中國在世界上的占比將有30%左右,剩下70%的占有率還需要開拓。所以,目前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產能不僅不能說過剩,甚至是遠遠達不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