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落幕,技術戰攪局
今年觸摸屏行業,在剛剛結束的臺海商戰中,以臺企敗北落下幃幕不久,兩岸邊又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技術戰。這說明,觸摸屏在行情向好的情況下,整個行業的產能已經出現嚴重過剩。
INCELL ONCELL兩岸雷聲大,雨點小
蘋果轉向INCELL,也讓光電行業企業,都想研發INCELL技術。實際上,卻沒有人能完全模仿蘋果的INCELL技術。即使大陸京東方和天馬所宣稱的INCELL技術,也不是是把觸控功能集成在TFT的ARRAY層上,而據說是把觸控功能集成在TFT的CF層上,按行業嚴格意義的分類方式,仍屬ONCELL模式。
而臺灣從業者,利用給三星代工的技術積累,直接宣布自己擁有ONCELL技術。
然而臺海兩岸在觸控IC芯片技術上落后太多,INCELL、ONCELL都一直沒有什么大的起色。
ITO替代材料之爭
在觸控技術上,臺海兩岸建樹不多的情況下,ITO替代材料口水戰成了臺海兩岸吸引眼球的焦點。
由于ITO要用到稀土材料銦,而銦的儲量有限,所以光電業一直有人宣稱找到了可以替代ITO的材料,其中納米碳素材料、納米金屬材料、金屬網格材料報道最多。特別是近期,臺灣界面、F-TPK宸鴻、大陸歐菲、維格、二維碳素、富士康,都宣稱自己可以用能替代ITO的其它納米材料的生產觸摸屏產品。新材料技術口水大戰,一時間硝煙彌漫。
納米材料生產成本成迷局
為了爭奪二維碳素的石墨烯項目,力合股份三股東爭權戲上演,無疑是把這場觸摸屏技術大戰推向了高潮。然而,事實,真的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嗎?
首先,納米材料的合成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廉,但是納米材料的分散技術,卻成本十分高昂。因為納米材料的化學活性和物理特性限制,傳統的機械攪拌分散技術,根本不能用于納米材料分散工序,只能采取其它超聲波分散、或分子動力分散等其它分散方式進行。這些分散方式,要么時間非常長,要么分散效果穩定性很差,都不太適用于大量生產。
如果用其它納米元素化合物合成材料先進行分散,再把化合物合成材料還原成納米元素材料,最后去除那些沒有被還原化合物合成材料,那么它的生產成本就非常高,并且生產出來的納米混和物均勻度,以及涂布之后的材料透過率,不一定能達到光電產品的要求。
納米材料是在賺吆喝,還是在拼大膽
相比日本的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為原材料的金屬網格產品,臺灣和大陸的ITO替代材料,都是選用了納米材料。而納米材料進入民用市場,在國際上一直是大家還在猶豫的行為。從納米應用比較成熟的美、日、韓的動作就可以看出。如果納米材料真的那么好,我想蘋果、三星、索尼這種早就儲備了這類技術的國際大品牌,不會遲遲不動。而日本寫真和TPK也主動掉進這個“納米”漩渦,說明大陸的觸摸屏企業,已經把這兩家原來觸摸屏行業的巨頭,逼到了死角,準備用他們更成熟的制造技術來生產納米材料觸摸屏,來大陸搶單了。
說實話,在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對納米材料還跟基因材料一樣,沒有完全解禁的情況下,我想很少有大品牌,敢大面積的使用和推廣,一旦哪天證明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是有害的,這對自己的品牌會是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