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還是“餿購”?
過去的幾個月,電容觸摸屏行業最激動人心的幾件大事,無非是幾個熬了十幾年的工廠,終于要熬出頭了,紛紛被人大價錢收購!可是真正信息放出來后,交易雙方角色卻是十分的奇怪,并不是產業鏈下游向上游延伸的正向收購,而是產業鏈上游向下游的逆向收購。這種收購形象,一般是發生在下游不爭氣的時候才會發生,比如谷歌收摩托羅拉,微軟收諾基亞……所以呢,這些市場行為到底是“收購”呢?還是“餿購”?
賣方的時機為何如此詭異?
這幾家公司都是十年以上的公司,都有電阻屏的生產經驗,都有穩定的管理團,都有一定的客戶積累和市場推廣經驗,都有快速復制擴產的潛力,都是針對市場相對平穩的平板客戶,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正是產金蛋的時候,還沒到殺雞的時候!難道是整個市場出現重大爛市危機?你信嗎?
買方為何要此時割“肉”?
這幾家買方的行為也很詭異,都是在發布收購信息前半年,業績處于下降或停滯狀態,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沒有閑錢進行收購行為的。如果要投資,也應該是向產業鏈上游利潤更高的延伸,拓寬自己的專業市場,而不是收購產業鏈中間的利潤最低的加工環節,難道是為了給自己壓力,做俯臥撐,鍛煉身體?
割出的肉到底是在喂“鷹”還是在喂“雞”?
一般的收購完成后,都會推出利潤更高的產品,積極提升業績。割肉飼鷹,那是為了修成正果。但這些交易信息確認后,這幾家工廠的產品售價普降一到二成,這是在準備市場圈地?薄利多銷?壓死對手?還是只是為了把“雞”填重一點,到股市去賣給股民呢?
價格戰帶來結果肯定是“旺季不旺”!如果每個工廠都不認認真真做研發,做生產,用好的服務來贏取客戶心甘情愿的買單,而是在市場偏冷的季節,到處找秋褲批在身上,然后開空調來凍跑別人,想逼別人離開這個市場,如此胡來,把好好的市場做成垃圾場,節操何在?
工藝小技巧:
印刷油墨膠材材料在上線之前,一般要有個“活化”過程,也就是讓組成油墨膠材的各種成份進行充分交聯混和,提高材料的塑性,讓它更適合印刷。“活化”一定要在材料解凍完成后進行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