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超極本(Ultrabook)是英特爾繼UMPC、MID、上網本netbook、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超輕薄筆記本之后,定義的又一全新品類的筆記本產品,Ultra的意思是極端的,Ultrabook指極致輕薄的筆記本產品,即我們常說的超輕薄筆記本,中文翻譯為超“極”本。超極本擁有極強性能、極度纖薄、極其快捷、極長續航、極炫視覺五大特性,將創造移動計算有史以來性能和便攜性的最佳結合,卓越的綜合能力帶來前所未有性能不妥協的輕薄體驗。
從第一臺個人電腦的誕生起,這個起初只是作為生產工具的科技產物現今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發展方向也矢志不移的沿著更高效和更輕便的道路前進。在經歷過從桌面形態到移動形態的衍生后,我們明顯感覺到它的變革已經愈發的迅速。當然,這里必然離不開核心技術的進化,譬如英特爾在工藝制程上的不斷提升,將原本看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效能和輕薄,實現了完美契合,可以說這一點也決定了我們眼前所看到的超極本的出現。
某些意義上來說,超極本的出現體現了用戶的切實需求,雖然說這個屬于英特爾提出的概念性產品在短時間內由于成本的限制并沒有達到極為廣泛的普及,但卻是個人電腦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內因上看,無論是英特爾智能酷睿處理器在中央數據處理性能和核心顯卡的圖形性能上的飛躍,還是SSD固態硬盤讓PC的短板得到極大化的彌補,都給了早先的上網本和CULV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補集。而外因上,相對早先只是從A點移動到B點的使用方式而言,3G移動互聯網絡的普及和城市WiFi無線熱點的架設讓個人電腦的單一轉移成為徹頭徹尾的移動使用。所以內外因結合,促使超極本那媲美傳統筆記本的性能和無可替代的卓越便攜性優勢極大的凸顯出來。
而到今天,英特爾結合超極本的便捷優勢,聯手微軟Windows 8的觸控功能更是直接的將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概念合二為一,在原有的升級基礎上將形態的融合轉化成為現實。
不得不承認,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極大的因素取決于其具備以觸控為交互體驗的前提,而其從出現和普及也給了移動互聯產業提供了極大的發展平臺,讓眾多用戶擺脫個人電腦,實現隨時隨地的辦公、娛樂和溝通。不過這個看似和諧而全面的鏈條卻有一個難以走出的局限性,那就是十幾年來X86架構和Windows平臺所構筑的兼容和廣泛性是用戶讓難以割舍。
可以說,目前超過八成的移動終端應用大都來自PC平臺的移植或者延伸,而移動終端上的應用數據要實現跨平臺的傳輸往往存在極大的難度和冗雜性,所以這對用戶的使用體驗提出了一種極為不便的難題。我們最為常見的就是基于iOS和Android系統的設備與我們使用最頻繁的個人電腦的互聯,文件的識別、傳輸、共享,以及使用方式上的不同所帶來的諸多不便。同時,硬件上ARM架構和諸多類Unix系統對周邊設備的廣泛支持和驅動也難以企及個人電腦。
所以英特爾觸控超極本的出現無疑成為了這一難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在承接了先進英特爾智能酷睿處理器的效能后,將觸控技術和Windows 8的融入比作為超極本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并不為過,可以說它是更近似一種集大成的全能型個人電腦,無需讓用戶再耗費銀子購買和負累攜帶多種難以相互兼容的設備。
相對于我們上文所提到的超極本的轉化優勢而言,觸控技術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多的人性化操控體驗,既能體現平板電腦所具備的大屏幕觸控式人機交互,并且還可以讓傳統的鼠標、觸控板、觸控桿等設備發揮觸控所難以實現的操作功能。此外,平板電腦的重力感應技術也得以繼承,同時目前最先進的環境感知、語音識別和NFC近場通信等技術的加入,更好的提升了全角度的使用和對基于此類技術的應用支持,而日后不斷豐富的應用,也使得這個觸控超極本的平板一面變得更徹底。
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不得不說,那就是觸控超極本的可變形功能。機身從超極本到平板電腦的變形設計可以將產品的使用環境變得更加豐富,甚至變形過程中的形態也成為了一種新的使用模式。筆者曾試用過幾款目前個人電腦廠商首發的觸控超極本產品,大多采用了旋轉、折疊、推拉、插拔以及雙屏幕這幾種設計方式。雖然我們無法排除廠商的產品變形設計是否含有噱頭成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各種設計方式必然有著不同的需求群體,或考慮開支,或出于實用,或為了玩炫。譬如日系廠商的產品多采用折疊和推拉式的酷炫設計,而國內廠商更注重實用化,采用旋轉和插拔設計,當然像華碩的TAICHI(太極)不惜成本采用雙IPS屏幕也算驚艷的奢侈了一把。
正所謂用戶是市場的主導者,其實無論用怎樣的方式去表現新型超極本的二合一概念,我們相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考驗和用戶回饋后,一定會有一種更受多數用戶歡迎且更節省造價的形式成為變形觸控超極本的終極形態。
最后我們還有必要再提一下蘋果電腦公司,2008年和2010年蘋果公司分別推出了MacBook Air和iPad,前者號稱開創了筆記本電腦輕量化的極限,后者被譽為個人電腦新型替代品,兩者給蘋果公司頭上帶上了設計概念和工業制造的巔峰的光環,同時也讓蘋果公司賺了個盆缽皆滿,可以說這兩樣某一時期的先進科技產物間接的促進了二合一超極本的產生。
其實,個人電腦的發展歷程與人類歷史的發展表現形式極為相似,無不貫穿了一條從起初的融合到分化再到融合的路線。當消費者從易用性和價格等諸多因素考量對比后,必然會發現一個具有雙重功能的產品可以實現其所有需求的時候,那么英特爾最新的觸控超極本的融合概念極有可能將蘋果的光芒湮沒過去。
我們很難給接下來幾年變形超極本到底會沿著多么先進的方向發展妄下斷論,畢竟可能會有更多的先進底層技術會不斷融入到IT領域。而此時,我們所期待的就是希望英特爾的下一代酷睿智能處理器能發揮出更大的威力,實現更低的能耗,無論是今年IDF后英特爾表示寄以厚望的Haswell,還是流傳的SoC轉型發展路線,都可能會讓已經不再是概念產品的二合一觸控超極本形態完成一次比較徹底的定格,哪怕只是一點點的輕薄和性價比的提升就已經足夠讓融合后的觸控超極本銳不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