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4月2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現如今,許多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自然地,我們每天和這些設備身上的觸控屏打交道的時間也不會短。那么隨著觸屏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未來我們又有可能會用到哪些觸控方式呢?
手寫筆 & 空中手勢
喬布斯曾經認為,屏幕尺寸小于iPad的設備都不會提供良好的觸控體驗,因為手指需要點擊的界面元素會太小。如果我們只用手指來控制屏幕的話,那么喬布斯的觀點大體上是正確的。通過Siri、谷歌語音搜索、三星S Pen和手勢導航,業界已經部分解決了大手指/小屏幕的問題。
我們已經可以使用S Pen點擊屏幕上微小的元素,也可以通過非觸摸導航來滾動頁面、暫停視頻、選擇鏈接。很快,我們也將會用上縮放手勢,以及無需觸到屏幕的單擊。
語音控制 & 打破語言的障礙
現有的語音控制服務基本都需要設備保持網絡連接,比如Siri和Google Now。而在未來,語音技術應該會朝著離線能力上發展。我們已經能夠在設備上進行搜索、運行應用并和其交互、使用語音輸入文字等。隨著移動處理器的發展,未來我們可能還會看到直接的機器翻譯進入用戶的日常使用當中。
在這個方向上,Microsoft Research的研究頗深。他們基于人腦活動模式開發出了名為Deep Neural Networks的技術。根本上講,該技術能夠快速把你的話轉換成別的語言,輸出時的聲音還是你自己的。雖然該技術的錯誤率還很高,但試想一下,也許有一天我們就再也不用學習外語了。
思維控制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用思維來控制自己的手機聽上去是不是很科幻。
用思維來控制機器的案例相信大家已經見過了,不過使用者需要被連上龐雜昂貴的裝備。不過在幾個月前,思維控制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美國布朗大學的BrainGate項目中誕生了首個“無線、可植入、可充電的腦機接口”。
研究人員設法把所有電極都縮小到了藥丸大小,而將大腦皮層信號轉換成數字數據的裝備也只有一個沙丁魚罐頭那么大。可植入的腦機接口被嚴密地包裝在一個鈦合金外殼當中,其中還包含一個提供電源的鋰離子電池,后者可使用普通的銅線圈來進行無線充電,和現在的無線充電手機沒什么兩樣。
當然,我們并不是說很快你就能在路上光動動腦子發微博了,思維控制技術距離真正可用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以上便是我們總結的替代輸入方式的組合,這些技術可以讓我們脫離只依靠觸控的交互方式。同樣的,這些技術不但會改變現有智能設備的配置和設計需要,可能還會徹底改變個人通訊設備的總概念。這些技術將會如何發展,我們充滿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