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4月25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低價觸控筆電今年降幅將超過2成!市調機構IHS預估,雖觸控面板產能吃緊,但在大廠積極尋求低價方案,包括蘇打玻璃及口字型貼合等低成本材料工序,廣達等代工廠積極主導,推標準型觸控面板規格以擴大生產規模,聯想、惠普、戴爾等大廠都已表達興趣。
觸控筆電(Notebook,NB)單價今年可望大幅下調,IHS分析師吳善同表示,去年觸控筆電單價高達1000美元(約2.98萬元臺幣),今年將以799美元(約2.38萬元臺幣)起「向下跳」,甚至來到599~699美元(1.79~2.09萬臺幣),而觸控面板成本下降、關鍵機殼材質從金屬轉為塑料。
他以14吋筆電為例,觸控面板成本約60~65美元,若采全貼合要增加20~25美元成本,全貼合雖有超薄優勢,但一貼錯就需全報廢,加上報廢成本每片觸控面板價格上看100美元(約2983元臺幣),為此今年起廠商開始思考口字型貼合技術,良率可拉高5%,并采用蘇打玻璃(Soda lime),搭配塑料機殼,推出Ultra-Like觸控筆電。
此外,觸控筆電非標準品,觸控面板規格不一,銷量又不大,面板廠需要生產1、2天后停產換線,每換一次線需停1天半,導致產能打折,也因此,開始有一些代工廠發起主導「標準化觸控面板」方案。
供應鏈指出,廣達最先發起標準化觸控面板方案,希望面板上鏡頭跟筆電商標兩處挖洞能移到B框進行,讓觸控面板規格統一,藉由大量生產方式降低成本,而各品牌業者透過機構設計在外觀件上做變化,據了解,目前已有惠普、戴爾、聯想等大廠表達興趣,預計第2季末會有1~2個機種問世。
吳善同表示,筆電產業長期接觸標準化,觸控面板遲早也會走向標準品,并放手由代工廠采購主導,IHS估第1季觸控筆電約350萬臺,第2季約350~360萬臺,全年觸控筆電約2200~2400萬臺,滲透率約10%以上。
宏碁及華碩都預估第3季起,觸控產能開出可望舒緩供需吃緊現況,對此吳善同不認同,他說,第3季仍將非常吃緊,要到明年才有機會舒緩。今年筆電觸控面板過度集中,沒有筆電廠愿意冒險下單給良率尚未大量驗證過的供貨商。廣達等代工廠嘗試主導標準化觸控面板,改善良率并減少換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