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04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在2007年多點觸控起飛時,Atmel還趕不上這股潮流,直到兩年後才推出第一顆電容式多點觸控控制器。即使有了產品,Atmel還是相當低調,大家只知道Atmel以自家的電荷移轉法電容技術切入市場,并主攻高階品牌市場,但東西到底做的如何,即使在觸控「當道」的臺灣,業者們也不太清楚。
漸漸地,Design-win的消息愈來愈多,到了今天,在Computex 2013的展前記者會場,一整排從手機、平板到筆電的應用案例,個個都是機王或話題機,如Galaxy S3、微軟的Surface Pro/RT、Google的Nexus 10等等。如今說Atmel是觸控IC的一哥,應不為過。
Atmel能站上此地位,其技術實力無疑是其被市場肯定的主要理由。以今年Computex發表的maXTouch T系列的mXT2952T來說,相較於目前市場需二至三顆的其他解決方案,它率先做到以單晶片就能支援到15.6英寸且經Windows 8認證過的觸控式螢幕,經優化後可支援的覆層玻璃厚度僅0.4mm。
另外,該走互電容和自電容感測架構呢?這件事在觸控業爭論已久,因兩者各有優勢,目前觸控業的共識是走向兩者并存的架構。當然,Atmel也不例外,其全系列maXTouch T都支援互電容和自電容的自動調整感測架構。
Atmel觸控技術業務部高級行銷經理黃添華分析指出,互電容可實現真正的多點觸控跟蹤;自電容則適合用來提供包括閑置功耗、抗潮濕能力、戴手套追蹤,以及檢測未與觸控式螢幕接觸的手指或物體的懸空功能。該公司觸控產品可依應用類型自動選擇最隹的感測架構,實現無縫開關,以達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其他抗噪訊能力提升、支援主動手寫筆和感測器中樞(Sensor hub)等技術優勢,且不多提,這??想多著墨的(雖然細節資料取得不多)是Atmel的Xsense技術。
在觸控架構中,ITO(??錫氧化物)的透明導電感測層是關鍵性的組成,但一些理由,業者正在找尋替代材料,如:(1)??是稀有材料;(2)ITO使用面積愈大,面電阻愈高,感測愈不靈敏;(3)ITO有脆性,不適合用於彎曲性的軟性應用。
近年來浮出臺面的ITO替代材料有不少,如石墨烯、奈米碳管、奈米銀線等,各有優缺點,但始終難跨越量產門檻。Atmel提出的Xsense,也是ITO替代材的一種作法,業界稱Metal Mesh(金屬網格),該公司則稱為FLM(Fine-line Metal),采用的是極細的銅金屬線。為了讓金屬線不被肉眼看到,且不會遮光,此銅線必須做到5-10μm的線寬,這會讓電容感測變得相當困難,也是一般觸控IC難以滿足的感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