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20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業者提出低成本、具備高透光度的多點觸控IC解決方桉,能快速應用在11吋~36吋行動裝置到AIO一體成形電腦,搭配Windows 8作業系統驅使多點觸控成為主流…
聚焦于600美元可攜式行動裝置的多點觸控商機
各觸控技術有其優劣
Mark Hopgood提到當前有電阻式(Resistive)、音波式(Acoustic)、攝影機式(Camera)、紅外線(Infrared)、投射式電容(Capacitive)與Dialog所發表的Smartwave多點觸控技術。最早出現的類比電阻式(Analog resistive)技術,其優點在于可適用手套觸控、強固且防塵沾污、適用于11吋以上,但無法應用于Windows 8的多點觸控、無法不加邊框做全尺寸應用,且透光率不佳。
音波觸控(Acoustic touch)其特點在于具備良好透光率且可應用到各裝置,但無法支援多點觸控,也無法搭配手套;同時若表面有髒污。則會影響到音波觸控的靈敏度。
攝影式(Camera)與紅外線(Infrared)觸控技術,是藉由螢幕左右上角設置攝影鏡頭與紅外線發射器,當用戶碰觸螢幕時干擾到在螢幕表面行進的光線或紅外線,經攝影鏡頭偵測并計算出碰觸點的座標。其優點在于可使用手套、支援Windows 8的多點觸控且具備超高透光度;但無法不加邊框做全尺寸應用,其耐用性與防塵抗污能力也不盡理想。
投射式電容(Capacitive touch)觸控技術是當前智慧手機的主流。不僅支援多點觸控,堅固耐用、防塵抗污,且可作到無邊框設計。不過并不支援手套觸控,無法平順偵測壓力,且透光率高低取決于觸控面板的厚度;重點是在超過11吋以上的裝置在製程上,會因為良率而導致成本大幅增加。
Dialog的Smartwave多點觸控IC
Mark Hopgood介紹Dialog所推出DA8901─SmartWave紅外線多點觸控感應晶片(Multi-Touch Integrated Circuit,MTIC)。DA8901採用經市場驗證之FlatFrog的專利平面散射偵測技術(Planar Scatter Detection, PSD)的觸控晶片。其原理利用紅外線在防護玻璃(Cover lens)內部上下緣反覆折射前進時,感測到手指碰觸時所造成紅外線折射路徑的細微變化。PSD提供自然且平順的觸控反應,也能反應出按壓的力度與深淺,可做為第三維度—Z軸操控,像是手指敲擊、物件按壓及拖移等更像符合生活中的許多體驗。
整個觸控模組設計成環繞于觸控螢幕面板四周的PCB板,整個模組尺寸跟防護玻璃層大小相當,適用螢幕尺寸從11到36吋的Ultraslims、Convertibles、Tablets、AIO以及顯示器,觸控模組內部不需要海綿層(Sponge),可以把空氣間隙(airgap)壓到最低,達到接近無邊框╱擋板的極致尺寸設計。
DA8901 MTIC(多點觸控IC)內建40MHz ARM Cortex M0處理器,唯讀/隨機記憶體、四組線性變壓輸出線路(LDO)以及待機╱快速回復的節能技術,藉由內建12個紅外線發送器、12個類比前端接收器,提供優異的環境光雜訊消除能力;以每秒100次的發送頻率,對邊框四周的每個紅外線感測器發射紅外線;可串連最多15個DA8901(Slave),支援到最多192觸控感測通道,低延遲性,且觸控解析度高達400dpi。
具成本效益、廣泛中大尺寸觸控應用的解決方桉
Mark Hopgood強調,DA8901 Smartwave觸控晶片,能以低成本提供支援Windows 8的多點觸控,且可搭配用手套、觸控筆及其他物件,更可感應觸控的壓力以及力道,并且比投射式電容觸控技術更適合于11吋以上的螢幕觸控應用。同時它不需ITO導電玻璃層,具備超高透光率且縮減顯示模組厚度,降低製程成本與良率限制,可搭配無擋板、無邊框╱全尺寸的工業設計。
Mark Hopgood最后總結,Dialog針對Ultrabook、Notebook、All-in-One PC與顯示器等,提供真實多點觸控的低成本、低功耗解決方桉。在臺北國際電腦展期間,6月4日Dialog宣佈由緯創(Wistron)率先導入DA8901 MTIC技術,開發23吋FlagFrog觸控模組,針對一體機(AIO)與PC顯示器市場,採用PSD/FlagFrog多點觸控技術的產品,將于2014年1月出現于零售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