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以及雷軍領頭的順為資本在2014年可謂動作頻頻。但縱觀其近期投資思路和邏輯,無外乎兩點,一是占領服務渠道,二是獲取優質內容。
可穿戴設備廠商Misfit日前完成C輪融資,募集資金4000萬美元。完成融資并不奇怪,數額更說不上有多大,但這一新聞依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從未有海外投資經歷的小米本次進行注資并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今年7月份開始上市的小米手環,以不足百元的價格優勢在短短四個月內銷量達到100萬,成功攪局可穿戴市場;然而Misfit手環的可穿戴產品作為國際品牌,其產品售價在600元以上,從單品利潤上來看就已經遠遠高出小米手環。小米為何在此時選擇收購自己產品的競爭對手?
從產品結構上來看,目前小米手環已經處于現貨供應的狀態,即使不能和Misfit聯合研發新品,為Misfit代工也是合作的可能之一。以此來看,小米占領可穿戴產品市場的戰略已經十分清晰:小米下一步很可能希望通過廉價手環滿足了追求性價比人群的需要,而Misfit卻可以滿足注重生活品質的人群。用小米手環占領低端市場,依靠Misfit或合作產品布局中高端,這或許是小米在可穿戴產業的理性規劃之一。
小米自創立以來便屢屢成為科技界主角,從手機到電視再到平板和手環,硬件上風風火火勢如破竹。然而以“饑餓營銷”和“粉絲經濟”聞名的小米,其成功一直被看作是手機產業的非理性繁榮。但從最近的投資行為來進行分析,小米的發展似乎已經有所布局。
小米以及雷軍領頭的順為資本在2014年可謂動作頻頻。但縱觀其近期投資思路和邏輯,無外乎兩點,一是占領服務渠道,二是獲取優質內容。
一直主打性價比路線的小米雖然贏得了價格,但硬件上低薄的利潤顯然難以長期維系,通過服務來盈利便成了最可行的方式。小米為了服務和內容,先后投資了迅雷和一些新媒體網站,之后還入股世紀互聯從云端來做服務。
此前小米18億入股愛奇藝并且購買了優酷土豆千萬美元的股票,為小米電視和其他智能設備帶來了內容上的保障。小米還在10月份完成了對凱立德8400萬元的認購,在移動地圖領域優先占位。2500萬美元戰略投資九安醫療旗下的ihealth,小米進入移動醫療領域。當然小米的投資并不局限于IT行業,雷軍此前曾斥資1億人民幣投資了You+國際青年公寓,更傳出小米將投資入局新能源汽車的消息。
這些投資看似散亂,卻緊緊圍繞小米產品鏈進行布局,試圖打造一個閉環,來應對競爭對手的更大沖擊。然而依靠投資來制造的閉環并非牢不可破,很容易被對手所模仿超越,小米在手機市場已是對手林立,這些投資行為帶來了伙伴也帶來了新的競爭者。
小米的胃口越來越大,在手機市場非理性競爭的情況下,小米正通過投資的方式為自己打造一條護城河。但是,依靠投資布置外圍固然是自救方法之一,但是如果不能實現自身核心競爭力,也就是知識產權和技術研發能力的創新,從本質上來說它仍然很難說是一家成功的創新型公司。而頻繁無章法的投資,很容易讓人聯想,是否是在通過曲線的方式來壯大自己,以此來增加上市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