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公司創始人和靈魂人物,黃章去年二月復出歸來后的最大任務是親手解開自己對魅族的一切束縛。
“雖然我們過去并不愿意承認,但是魅族原先或多或少有家族公司的性質。”魅族總裁白永祥坦言。在過去多年時間里,很多人習慣把魅族和黃章掛上等號,無論是公司文化、持股結構,還是產品策略與驅動模式,黃章便是魅族的代言人。
魅族曾是一家絕對產品導向的公司,不像其它廠商在市場推廣上投入巨額費用,黃章也曾對風投避而遠之,每次只做一款產品,然后靠產品利潤驅動新品的研發和規模擴張,而自己則足不出戶在魅族論壇封閉王國里享受著粉絲們的崇拜。
一年時間過去,黃章依然低調,但魅族這家國內最早的智能手機廠商正逐漸褪掉其個人烙印。
產品線、速度和市場
黃章回歸魅族后主要做了三件事,擴大產品線、引入外部投資、拿出20%的個人股份啟動ESOP(公司員工持股計劃)。
在去年中拿到20億融資后,魅族得以像競爭對手們一樣快速擴張產品線。剛剛過去的半年時間里,魅族已先后發布了MX4、MX4Pro、魅藍Note、魅藍四款不同定位的產品。要知道,魅族從2007年宣布進軍手機市場到2013年底七年時間里,一共才推出了5款手機。
2月1日,魅藍手機在正式發布四天后,魅族官方聲稱以品質不穩定為由把電池緊急更換為Sony和ATL,相應電池容量從2610mAh變為2500mAh——換做兩年前的魅族和黃章,出現這樣的事情是幾無可能,提升了性價比概念和研發速度,犧牲的則是新品打磨度,而前者對于市場的成功往往更重要。
歷史上,正是由于對產品細節的過于迷信和重視,導致魅族手機的更新迭代過慢。
在外界看來,伴隨產品線的擴張,魅族文化相比以往也變得更加高調和開放。不過白永祥否認魅族曾經封閉,“其實只是把我們想做的事情真正拿出來展示了”,他在不久前的魅藍產品發布會上表示。
2012年11月,白永祥第一次接受媒體專訪時曾向筆者談到,成功不是魅族的目標,魅族追求的不是市場擴張而是一種自我成就感的實現,但如今的魅族,從黃章等管理層對個人價值的追求上走出來,變得更為社會化、更具有成熟的現代企業特征。
在這些改變背后,魅族面對的是不容樂觀的市場環境。從出貨量來看,這家在2010年曾被視作中國智能手機代名詞的手機廠商,去年賣了不到1000萬臺手機,相比小米的7000萬臺已是很難追趕的目標。
“競爭格局改變了,以前魅族說小而美、走的快不如活的長等觀念,現在我們清楚的感覺到如果魅族不改變自己,公司發展會有很大阻力,重視產品的同時我們也要重視規模。”白永祥此前在接受騰訊科技等媒體采訪時表示。
對標小米
回歸后的黃章,除了要解開個人對魅族發展的束縛,也需要解開心中與雷軍那段辛秘往事留下的心結。
雷軍在創辦小米前曾出任魅族顧問,和黃章一度惺惺相惜,但黃章拒絕了雷軍的投資,并在雷軍創辦小米后逐漸交惡。很多人把小米和魅族的關系比作后浪和前浪——當年黃章提出的網絡傳播和粉絲文化,后來被雷軍運用得爐火純青,把小米手機做成了炙手可熱的互聯網手機品牌。
魅族和小米在市場地位上的差距,和創始人性格的差異不無關系。黃章,草根創業出身,喜歡避開公眾視界,從不接受媒體采訪,個性孤僻偏激;而雷軍,職業經理人出身,高調且善于炒作,社交甚廣。
過去一年里,黃章正變得更為理性,對商業世界的生存法則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這位敢在魅族論壇與粉絲對罵的“狂人”,一改過去形象,刪除了自己過去在魅族論壇的所有發言,甚至有粉絲在論壇里曬出“羅永浩抨擊魅族”的截圖時,黃章也選擇了“歡迎任何可以凝聚更大威力創造更大共贏的力量”這樣溫和的答復。
騰訊科技梳理了黃章近一年的言論,發現其僅有一次在社交媒體引發了較大的風波:9月19日,黃章發布微博稱:“和老羅小米比炒作,我肯定輸。要是比做產品,我可以秒他們幾條街。”除此之外,在這一年里,黃章幾乎又消失在公眾眼中,沒有任何驚人的言論。
相反,魅族卻開始變得高調。MX全線降價、與Ubuntu達成戰略合作、宣布完成新一輪數十億元融資、在蘇寧建300家體驗店、在魅族之外推出新品牌、5個月內連開四次發布會、進軍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市場……
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行動,使得魅族相比以往更具侵略性。
在魅藍發布會上,白永祥把魅藍和紅米2進行了全程對比,他表示,魅藍的5英寸屏幕比紅米2的4.7英寸更大,CPU性能比紅米2提升25%,GPU性能提升40%,安兔兔評測的31033跑分超過紅米2的20592分,500萬前置攝像頭也超過紅米2的200萬像素。
此前在小米投資美的,展露在智能家居市場的野心之后,魅族和海爾、阿里巴巴此后迅速宣布達成合作,并以開放合作概念回擊資本合作。
對于魅族來說,正視雙方市場地位上的落后,瞄準小米搶占市場份額,不失為有效的進攻方式。
白永祥此前透露,2015年魅族手機的出貨目標是達到兩千萬臺。魅族昨日則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其2015年1月份的單月銷量達到了150萬臺。
不過,已有不少網友吐槽,魅藍note等系列手機無法預訂和購買到,某種程度上,魅族或許在借鑒饑餓營銷的手段,但另一個無法避免的現實在于,魅族手機一直采用自有生產線,當市場需求激增,產能的增長和穩定性也面臨大考。
對于魅族而言,現在最大的挑戰是提高產能,并建立完善的研發生產、渠道、營銷、售后服務體系。
留給魅族絕地反擊的時間并不多了,2015將是關鍵節點,要為未來爭取到更多機會,魅族必須全線狙擊小米,縮小并咬住雙方市場份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