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7月06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操作邏輯與一致性為設計關鍵
以目前成功的多指觸控設計案例來看,除兩指所組成的操作手勢較為容易理解、應用外,其實在多指手勢指令的規劃上,就很明顯出現多頭馬車、各行其事的狀況,不僅操作邏輯容易混淆,不同平臺應用觀念無法延續外,可能還會出現如同雞肋的多馀功能。
例如,Apple在MacBook系列筆記型電腦實踐的多指觸控技術中,除了兩指可以取代如卷軸卷動、滑鼠左鍵Click…等應用外,在3~4指的應用手勢規范就顯得不夠嚴謹,像是利用三指去取代組合鍵或是多指手勢指令搭配,但如此一來,就會變成如同Grafitti筆勢指令問題,使用者要記憶太多不合邏輯的操作內容,且又回到按鍵組合鍵的舊概念窠臼中,也大大減低多指化觸控為了簡化操作的技術開發美意。
大尺寸多點觸控設計趨勢
其實微軟已針對大尺寸多點觸控設計于2008年釋出概念設計,目前以Surface的多點觸控方案進行推廣,而Surface多點觸控方案也是大量使用手勢指令概念,進行操作的相關簡化目的。在Surface設計概念中,也是利用兩指進行圖片或資料的縮放、旋轉…等直覺操作目的,而大尺寸的應用條件較中/小尺寸裝置設計目的不同,其應用核心價值反而著重于多使用者共同操作體驗為主,實踐在單一系統達到多人、多指共同操作的應用價值。
而中/小尺寸觸控人機介面的設計瓶頸,在大尺寸設計中也同樣造成困擾,例如,Surface目前堆出的整合應用中,仍有複合鍵取代或特殊手勢需記憶的問題。
發展手勢指令標準與程式整合介面
先前也提到,多指或多觸點的觸控人機介面,發展關鍵在手勢指令的延展性,例如,在iPhone的操作體驗能否在Surface人機介面設計中延續?雖然目前iPhone已針對相關操作手勢指令有相關專利,這將會形成限制其他業者進行相關功能開發,或是沿用更具直覺的操作手勢設計。
但多點、多指的觸控人機介面要能快速于各式裝置發展其應用,必須如同滑鼠硬體般,先讓滑鼠裝置有一個共通的連接界面標準,并搭配公開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釋出,讓有志發展多點、多指人機介面的軟/硬體業者可以朝相同的使用體驗進行產品開發,當使用者有共同或近似的操作邏輯,自然可以讓多指觸控人機介面的發展更朝正向發展。
其設計標準必須針對常用的直覺化手勢進行定義,找出標準概念,讓不同產品的觸控操作體驗可以延續,并達到簡化操作之目的,另外,在API的定義方面,可能必須針對不同硬體系統平臺進行規劃,例如行動裝置、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等,使相關開發者不需為了建構自有的多點觸控應用,而必須投入硬體、軔體、軟體…等開發資源,影響其商品化效率,甚至造成無謂的資源浪費。
此外,API必須涵蓋常見的電腦、行動裝置操作邏輯,例如,影像的放大、縮小,資料選取、移動…等。除了標準化手勢指令外,系統開發者也可朝向開放角度思考,提供產品使用者可以自定義操作手勢指令的設定彈性,例如,使用者可針對其慣用功能進行相關手勢指令的指定程序,而不需受限系統有限的制式指令動作。
以微軟為例,目前已知在Surface與Windows 7…等系統,已針對觸控技術進行整合,并提供開發工具,而Apple的iPhone也有推出iPhone SDK,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取用系統平臺的多點觸控開發資源,進行軟/硬體產品的開發應用整合。在有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相關資源挹注下,產品開發者不需再為觸控功能機制進行重複性的應用開發,僅需將開發資源投注系統應用本身,可減少資源浪費,亦可將開發重心擺在功能實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