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面板企業加大對高世代線的投資,LGD(LG Display)三星開始壓縮在中國面板的投資計劃。據《韓國時報》引述公司主管報導稱,LGD與三星已經計劃把在中國興建先進液晶面板廠的投資金額砍掉一半。
據悉,LGD原計劃投入40億美元,在廣州興建一座月產能達12萬片玻璃基板的LCD面板廠,預計在2014年下半年投產。據消息人士透露,LGD已計劃將投資額調降至18億美元,新廠產能亦下修至每個月6萬片。
而三星亦計劃將中國蘇州廠的投資額,從原本的30億美元調降至15~16億美元。若照原先設計,三星蘇州面板廠預計明年投產,每月產能應達到10萬片玻璃基板,而現在產能目標已下調至4萬片左右。
這是多家國外面板機構對下半年全球面板過剩預警報告后,LGD、三星的決定。“全球電視需求低迷,以及中國面板企業擴產,供過于求將在未來持續升高。”透露此消息的人士表示。
而面板價格已開始有下跌趨勢。據國外面板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表示,截至7月底,40-42英寸液晶面板價格較兩周前已下跌15%。
面板恐將過剩
從2000開始,國家開始重視大力投入和扶持面板產業,預計將上馬多條高世代面板線,中國內地已經成為全球面板的重要市場之一,并且和日韓等區域市場形成鼎足之勢。
目前我國在面板生產線上已經基本上與國際同步。當前4、5代線以下的生產線有8條,5到8代線建成投產有8條,正在建設和擬建的也是8條,共有24條。
中國內地面板企業從多年虧損開始進入小步快跑的階段。今年上半年京東方、TCL旗下面板子公司華星光電的業績報告顯示,京東方實現持續盈利,營收達16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9.16%;凈利潤達8.6億元,而去年則虧損7億。華星光電上半年實現凈利潤8.9億元。
京東方業績主要得益于前期投資和運營的成都4.5代線、北京5代線、合肥6代線、北京8.5代線,已實現滿產和良品率的提高,而新建線體合肥8.5代線、鄂爾多斯5.5代AM-OLED項目2013年底前投產。
而華星光電業績主要得益對面板市場需求的把握,28、32英寸產品,其幾乎把控了全球主流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兩家8.5代線的量產,產能均在1000萬片左右,將會對已經供大于求的格局產生擠壓效應。而為了釋放產能,與之緊密合作的整機企業可能會在部分尺寸上拿價格做文章。“LGD、三星縮減在華的面板業務,也與不愿意陷入價格戰有關系。”
國內面板企業全球份額提升 LGD、三星仍占據全球半壁江山
國外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 Search昨日發布報告顯示,2013年上半年9.1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顯示器面板全球出貨量達3.4億臺,同比減少了5.2%。而LGD、三星分別排名前兩位,出貨量分別達8896萬臺、7038萬臺,市場份額分別占25.2%、20.7%,幾乎占據全球市場半壁江山。
排名依次是臺灣群創光電6179萬臺,市場份額達18.2%;臺灣友達光電分別為5443萬臺,占16%;中國內地京東方達2173萬臺,占6.4%,排名第五。
Display Search的數據報告顯示,以面板出貨量為準,韓國品牌以46.9%的市場份額奪冠,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13%,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中國臺灣地區和日本分別為35.6%和 4.5%,同比各上升1個百分點。
投資大、折舊年限長、風險高是面板產業的特征。例如,一條高世代線面板投資則在300億以上,而折舊往往在5-10年,如果沒有持續的出貨量保證面板產能的滿產、良品率的提升,同時又缺乏對市場容量正確的判斷,面板產業容易持續陷入虧損現狀。因此,全球幾大面板品牌幾乎都依靠當地政府的投資和稅收政策上的支持。
我國已長達10多年處于“缺屏”的現狀,由于面板占據電子產品成本的70%-80%以上,因此,屏一直被日韓面板企業LG、三星所掌控,對屏的價格操控也直接影響產品的銷售價格和國內企業的利潤。
今年年初,發改委對6家液晶面板企業合謀操縱價格的價格壟斷行為做出總額高達3.53億元的處罰,包括韓國三星、LG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
雖然我國面板企業在市場份額提升、產品良品率上開始有所起色,但在核心的芯片和面板上,仍然有著明顯的差距,無論是在產量、質量上,還一直都在扮演著苦苦追趕者的角色。